家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何梁村吕交城村民小组的李星光,今年44岁,是村里土地流转政策的受益者,也是一位敢想敢干的“先行人”。
90年代外出务工的经历,是李星光生活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了热爱,增长了见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
1995年,李星光初中毕业,次年就到理光复印机电子厂打工,8小时工作制,领1000多元的薪水。“在那个年代可是高工资,比我爷爷离休教师的工资还多,但是消费也高,出去几年有2万多的存款,没存下来钱。”李星光说,出去后离家太远了,当时交通不方便,来去单程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他一共只回过家3次。
当被问到外面哪里不一样,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李星光的回忆像是“苏醒”了:“我记得清楚,刚去到的时候是7月,气候很不适应,那边特别热,房子特别高。”
也是在异乡,李星光喜欢上了踢球、看球赛。“法国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厂里气氛特别好,大家熬夜看球。我支持阿根廷队,还有阿根廷的球衣。我现在也很爱看球,感觉下一届世界杯德国队会更强一点。”说到足球,李星光滔滔不绝。
在2002年的时候,爷爷病重,李星光回到了故乡。外出闯荡的结束,是他回乡开拓的起点。“现在,我的职业是种烟。种烟忙一季,闲时看球赛!”朴实的李星光有点害羞但郑重其事地说:“我是农民,就是把种烟当做职业,就像你们的工作一样。”
今年,李星光家种了79.6亩烤烟,全部田地都是土地流转而来的。
“从记事起家里人就在种烟,但是种得不多。回乡以后我就想,别人都能种我为什么不能。”年轻有冲劲的李星光说干就干。“第一年种烟就碰上了冰雹天气,幸好有保险公司赔款和技术人员指导补种,算下来损失不算大,还小赚了一笔。”
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李星光管理烟叶。张静梅 摄
于是,尝到甜头的李星光在2012年开始自己搞起了土地流转,最多时候流转了100多亩。“那时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不愁没有人工,请工也便宜,田地一流转起来好管好种。”李星光在大面积种烟上干得风生水起,在2016年的时候存下钱盖了房子,后来还买了小面包车。
从2015年开始,牟定县共和镇开始由村委会统一流转,通过镇村联动,从规划稳田实行轮作制、产业联动发展烟后产业、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示范户带动四个方面抓土地流转。烟农以每亩1200元租烤烟种植田地一季,村委会负责协调管理,沟渠、机耕路管理、烟水协调都包。
这个土地流转方法对于李星光这些种烟大户来说很是受益,“不用自己去四处跑田地,集中起来好管理,现在栽烟机器也多,流转土地种植能更省工、省时。”村里人也都支持统一流转,大家按需租地,都可以更好地搞生产,长期外出的人也能放心出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一年、每一季的努力都没有被辜负,李星光付出的热爱和心血浇灌着每一棵烟株,日子也越过越有劲儿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