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诸城市贾悦镇郭家庄村,是一个仅有700多亩耕地、280多口人的小村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却在山东烟叶生产发展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
2003年,当地烟草部门在这里租赁了170亩土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烟叶家庭农场——孟疃农场,开启了现代烟草农业破题之路。
彼时,山东烟区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形势?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进入高投入、高成本发展时期。烟叶作为我省传统农业产业,长期实施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导致种烟成本偏高、比较效益下降,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烟叶生产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面对这样的形势,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按照“以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经营农业”的思路,以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自2003年开始在诸城烟区试办烟叶家庭农场,探索以烟叶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孟疃农场在创办当年共种植烟叶150亩,由于生产得法、管理精细,烟叶产质高于预期。初试成功,让山东烟草人坚定了发展烟叶家庭农场的信心。随后几年,各烟叶产区加大政策引导和保障力度,积极培育种烟专业户,鼓励烟农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
兴办烟叶家庭农场,找到成方连片的适宜种烟土地是关键一步。烟草部门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沟通协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中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
特别是2007年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启动后,各烟叶产区依托这一平台积极推进基本烟田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烟叶家庭农场和种烟专业户。全省烟叶家庭农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军”,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产发展模式。
为促进烟叶家庭农场发展,烟草部门成立烟叶农场管理办公室,制定了烟叶家庭农场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等制度,促使农场改进生产方式,实行企业化、规范化管理,着力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每年举办农场经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班,并建立生产管理机制、风险保障机制、规范管理机制和多方互动机制,提高了烟叶家庭农场的生产水平和效益水平。
到2013年,全省烟叶家庭农场和种烟专业户共种植烟叶55.7万亩,占全省烟叶种植总面积的95.7%;烟农户均种植面积达到32.7亩,百亩以上连片面积占75%,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烟叶家庭农场+合作社”生产组织方式,烟叶种植主体逐渐由小农户向种烟专业户、烟叶家庭农场、职业烟农转变。
后来,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烟叶家庭农场、种烟专业户“雇工难、用工贵”问题凸显,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
对此,全省各烟区积极建立并完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队,健全运行管理模式,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0年,全省烟区建立各类烟叶生产服务合作社225个,专业化育苗率达到100%,其他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比例均在30%以上。
2012年6月,全国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座谈会召开,明确了“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发展方向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模式。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山东烟区积极推进烟叶生产服务合作社整合工作,并向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转型。当年,全省成立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106个,配备专业队813个,覆盖面积43万亩,专业化服务涵盖机耕、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等烟叶生产重点环节,有力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局全面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工作部署,以转变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为抓手,盘活市场资源、追求规模效益的烟叶家庭农场推动了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助力全省烟叶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规模化种植形势下的劳动生产率,成为推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潍坊诸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烟叶家庭农场组建分级专业队,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