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单薄瘦弱,皮肤黝黑粗糙,双眼炯炯有神,讲话声如洪钟,步履铿锵有力,他是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仁塘村的“铁杆烟农”邱修卫,人称“老卫”。
18岁开始种烟,“老卫”是地地道道的老烟农,从2亩种到20亩,一种就是35年。他不年轻,却有着年轻人的乐观心态,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幸;他爱琢磨,能吃苦,敢于接受种烟新思路,尝试新方法,种的烟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遭遇横祸 种烟让他燃起生活希望
201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邱修卫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儿子邱福兴在学校门口出了车祸,颈椎受损,全身瘫痪。为了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债台高筑。
“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这样,不能不治啊!光手术就做了两次,再加上康复训练,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说到这里,邱修卫的眼神黯淡下来,“医生让放弃,我就是不听,什么办法都用了……后来用牙签一点点地试,发现孩子胸部以下一天天有了知觉,连医生都说是个奇迹。”
针灸、理疗,配合一系列长期治疗,现在邱福兴能短时间站立,能自己吃饭、大小便,还通过计算机自学了平面广告设计,近一两年来通过在某宝接单收入1万余元。
祸福相依,否极泰来。2014年,在兴国烟草扶贫干部张闯的帮助下,“老卫”在孩子病情稳定后,扩大了烟叶种植规模。他起早贪黑,有疑就问,有难就说,烟田和烤房成了他的“主战场”。5亩烟叶在“老卫”的精心管理下,收入达到近2万元。
“这在当时可是救命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老卫”黝黑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
勇于尝试 带领烟农共同致富
“老卫”从未缺席一场烟叶生产技术培训,他总是手拿本子紧握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技术养分,一笔一画记录着生产要点。
他是个地道的行动派,敢于将所学用于生产实践,更勇于尝试新办法。兴国烟草探索总结出的“五步”鲜烟分类法和“挂烟架”排队上烤法,他率先采用、主动推广。他还自己搭起了挂烟架,将编好的烟叶放在挂烟架上,根据成熟度排队上烤,实现了同杆同质、同层同质。
“烟草公司搞的新办法,准没错,每次按照他们的来,效果都很好,还节省了成本。”看着烤出来的金叶子,“老卫”高兴地与乡亲们分享。
2019年,“老卫”还清了外债,并顺利实现了脱贫。而他依靠种烟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十里八村广为流传,慕名而来和他探讨种烟技术的烟农越来越多。
“老李,你家的烟要打顶了。”“老钟,编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先分好类再编。”“老刘呀,你烤烟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间歇性排湿,控制好稳温时间。”……邱修卫当起了师傅,手把手地教乡邻如何种出好烟,一点没有保留。
爱琢磨事儿的“老卫”,看到大伙儿打药费劲,就向当地合作社申请购买了无人机,自己当起了操作手,及时帮助乡亲们预防病虫害。眼瞅着烟叶分级与水稻“双抢”请不到工,他又组建了一支分级队伍,将大伙儿的烟拉到一起搞起了分级。他还组织将田间废弃的烟杆回收到有机肥厂,实现“变废为宝”助增收。
“这是‘老卫’给我讲的”“这个法子是‘老卫’教的”“‘老卫’就是这样做的”“去‘老卫’家田里看看去”……“老卫”成了烟农们竞相学习的榜样,他的烟也成为烟农们想要种出来的烟。
邱修卫期待着今年的烟叶能卖个好价钱 张帅 摄
“‘老卫’的‘鬼点子’就是多,但正因为他有这些点子,才带领我们这些烟农种好了烟叶,摆脱了贫困的日子。”烟农邱修法感激地说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烟草公司帮扶我走上了种烟这条路,是‘金叶子’帮助我摆脱了贫困,我希望能和更多的乡亲们一起种好‘金叶子’,和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邱修卫说道。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