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江西石城各乡镇,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边一丘丘绿色的田野,一株株绿油油的烟株昂首挺胸地直立在肥沃的田野上随风起舞,美不胜收。绿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蓬勃生长,点缀在一片片绿叶间可爱至极,远远望去展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图为琴江镇湖下村罗口塅种烟大户温海亮的烟田。
烤烟种植是当前石城农业生产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也是富民、富村、富乡、富县的一个产业,同时财政增收、村民增效、村集体收入的重要产业。
为提高烟叶质量,石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制作好APP在全县11个乡镇88个种烟村巡回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加上图片和视频,让烟农醍醐灌顶、一目了然。据了解,全县1100余户烟农全部培训到位,基本掌握了烤烟生产各阶段种植技术,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高度的好评。
近年来,石城县以生态发展为主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盘活低效闲置土地,鼓励村民发展烤烟种植。每年在2万亩左右的前提下,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在县、乡、村干部和烟农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种植了烤烟2.23万亩,通过石城烟草技术员的精心指导,目前烟叶全部采收完,并正在初分级与保管之中,等待8月上旬收购。全县组建了两个烟草专业种植合作社,从深翻晒土、育苗、起垄、飞防、专业化烘烤、分级等,都是由合作社运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金叶”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为避免因劳力不足而耽误节令,石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要求56名烟技员,把握好各自管辖区,对劳力不足的,特别是大户,一定要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共同协调,调配好工人,确保不误农事,让烟农没有了后顾之忧,可大胆种烟。
“种烟这些年,每年都有心满意足的收成,在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帮我调整土地、雇工人做事,感恩烟草公司技术员的帮助和指导下认真按照生产技术标准种烟。”收获满满的温海亮常怀感恩之心。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孙福山研究员(右一)与江西中烟原料部基地科、石城县局主要负责人现场查看出炉烟叶。
琴江镇湖下村种烟大户温海亮今年种植122亩,烘烤期间全部用烟夹绑烟烘烤,省工、省时、省费用,且出炉烟叶“金灿灿”,得到省、市、县烟草公司的高度评价。还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孙福山研究员二次现场查看在烤房中烘烤的烟叶与出炉烟叶的质量评价,说出烘烤水平真好。
“今年预计烟叶产量在5.8万担左右,烟农收入将突破一个亿。”石城烟草分管副经理陈琼红说,“我们租用农户不种地的田块,或闲置地种植,通过土地流转给农户带来租金收益,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增收,如今烤烟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富民的产业。”
陈忠茂是琴江镇湖下村村民,原来一直在做粉墙涂石灰。自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农村村民的住房问题都得以解决,盖新房的人也少了,粉墙涂石灰更没有啦,基本改为做腻子粉或更高端的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驻村烟技员得知情况后,立马与种烟大户温海亮联系,安排他到烟叶地里干活,他心里非常高兴。“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不用到外地去打工,每天工资还有110多元,中午还管午饭,在这里施肥、培土、打除脚底叶、采摘烟叶,比做粉墙涂石灰更轻松一点,且空气新鲜,视野宽广。”陈忠茂乐哈哈地说道。
产业兴,村民富。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石城烟区,从地方政府到各级烟草部门,从烟站到合作社,各相关单位发挥各自功能,互为支撑和补充。提供最大的技术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让烤烟种植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增强村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使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