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寺头镇岭子村东南的一片烟田里,只见烟株生长均匀、长势旺盛,一片片烟叶在微风吹拂下形成层层绿浪。“再过十几天,我这八十亩黄烟就可以收获了,预计毛收入能有40多万元,刨去成本,能落个十八九万元。”岭子村村民高秀文算了一笔账:“专业托管公司提供服务,冬耕、起垄施肥、覆膜打药都不用自己操心,省心省力还赚钱。”
寺头镇位于临朐县西部山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有100多年的烟叶种植历史。当地推行的全流程托管服务,让“老烟农”高秀文感到种烟越来越轻松。在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全面整合土地、资金、人力、设施等要素,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具体组织烟叶生产经营;而机耕起垄、移栽、植保等环节,则由专业托管公司进行服务。
图为打顶抑芽机在潍坊诸城市孟疃南岭烟田进行作业。(山东省烟草专卖局供图)
近年来,山东烟区围绕农民关心的土地、劳动力、资金三要素,破解“在哪种烟、谁来种烟”的难题,切实发挥烟叶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烤烟作为一年生作物,其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深耕、有机肥施用、绿色防控等措施,有利于地力保护、土壤保育,适宜与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轮作。在日照市莒县,当地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烤烟+粮经作物”的“双订单、双合同、双设施、双服务、双促进”机制,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烟草”四方联动,携手打通产、供、销渠道,稳定融合产业收益。
莒县库山乡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规划面积10000亩,其中烟叶种植区5000亩、中药材轮作区5000亩。烤烟区和中药区集中轮作换茬,亩均纯利润3000元左右,既实现了耕地的高效利用、养护,又增加了农民收益,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图为日照市莒县库山乡将军岭烟区产业综合体。(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摄)
目前山东已有578个植烟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植烟村总数的41%;同时,专业托管公司在机耕、起垄、移栽、植保等环节,为64%以上的烟农开展订单式托管服务。
潍坊市推广“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全程托管”模式,将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村里流转了600亩土地,360亩用来种烟,200亩种丹参,其余种果蔬,去年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临朐县寺头镇冕崮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国说,“一片黄金叶,拓宽了山区群众致富路。平时来合作社打工,年底还有分红,有的村民一年能多赚1万多元。村子家底厚了、村民富了,我们说话办事更有威信了。”
去年,潍坊市成立村办合作社的种烟村,通过发展烟叶等产业,为村民分红达2400万元,带动7000余名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全市2000余名烟农率先成为产业致富的典型,500多个种烟村发展成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打工不如种黄烟,老少团圆在身边。”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冕崮山烟叶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文征说,“我以前从事电气焊工作,2017年回到村里种起了黄烟,去年种植面积到了85亩,纯收入接近20万元。不少亲戚朋友向我打听‘种烟怎么样’,也有了回村种烟的念头。”
山东烟草部门还健全完善烟叶生产标准体系,并落实提前集中移栽、减氮增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让烟农“看得懂”“学得来”,有效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
山东省烟草专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山东烟农户数增长7.2%,“80后”烟农占比16.5%,30亩至100亩种植户数占比约70%。2021年,全省烟农户均收入19.6万元;烟农亩均种烟收入5267元,亩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同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167元、768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