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张静梅摄
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眼下,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余丁村,一片片庄稼像天然的绿地毯,葱茏而青翠。与此同时,村里今年新建的绿色智慧烘烤工场也正加紧收尾,只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烤季。
在众多农作物里,烤烟一直是余丁村的支柱产业。“以前烤烟用煤,今年烟草系统补贴了260万元,县里、镇里、村里又整合了乡村振兴等资金240多万元,投资500多万元,建了40座更环保的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余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有东说。
记者在村里的绿色智慧烘烤工场看到,新建的电烤房一字排开,走进其中一个看,长七八米,高三四米,像一个小型的集装箱。
这种电烤房是什么工作原理?“它利用热辐射和热传导方式,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后传到空气中……”牟定县烟草公司生产管理股副股长、烘烤技师闫伟尽量用记者听得懂的话介绍。
它有什么优势?“电源需求标准低,能直接接入家用220V电源;可移动,3个小时就能完成拆卸,8个小时就能完成组装……”闫伟一一介绍。
更重要的是,用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烘烤成本低。
闫伟算了笔账:每炉560杆,用煤1500公斤,按今年每吨煤720块钱算,费用大概是1080块钱。烧煤还得用电,每炉一般用电200块左右。加上两个人的人工费300块,用煤烤一炉成本约1580块。如果用电烤房,每炉用电约2000度,按5毛钱一度算,费用大概1000块,加上每炉一个人的人工费150块,总费用约1150块,比用煤少了430块。
算完经济账,再算品质账。电烤房温湿度可控度高,品质比用煤烘烤提升不少。
算完品质账,再算生态账。今年以来,牟定县共和镇以6个村委会为主体,建设了300座电烤房。闫伟说,300座电烤房年均可替代燃煤2000吨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60吨左右,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
算完生态账,再算智慧账。新建的40座均安装了物联网管理平台,“如果没安装物联网管理平台,技术人员得随时去烤房盯着烘烤控制器,安装物联网管理平台后,技术人员不用随时盯着控制器,烤房温度低了,湿度高了,设备出问题了,平台会马上发预警信息,技术人员再去处理不迟。”闫伟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余丁村40座电烤房投入使用后,村委会统一运营管理,烘烤一公斤干烟叶,收取2元的服务费,分级环节收取1元的服务费。“仅这一项,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刘有东说。
看得出,绿色电烤房的建设,正为余丁村的农业生产注入源源动力,也让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楚雄州烟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补齐烘烤短板,推进烘烤向智能化、清洁化转型升级,今年以来,他们加大烤房规划建设力度,今年规划建设绿色烤房1447个,其中生物质烤房1067个,陶瓷厚膜移动式电烤房335个,热泵式电烤房45个。“所有烤房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今年烤季将投入使用。”
楚雄州还有更长远的目标。当地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建设新能源烤房1.7万座,降低烘烤碳排,实现烤房绿色转型。
眼下,楚雄州烟草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在盘算着,把烤房“闲置”的月份利用起来,供农户们烘烤、冷藏其他农副产品,真正实现集约、绿色和高效,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加一把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