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烤工作很脏、很累、很平凡,而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服务好烟农助推彝良烟草发展的同时,也能跑出属于自己的青春速度!”“90后”烘烤师杨庆焱这样总结着自己从事的工作。
俗话说:“种植是基础,烘烤是关键”“烤好是炉宝,烤不好如粪草”,这充分说明了烟叶烘烤的重要性。云南省彝良县多年来一直种植K326品种,该品种虽然质量优,但是不易烘烤,尤其是上部叶烘烤后烟叶杂色重,烘烤损失率高,这不仅降低了烟农种烟收益,也一度制约着彝良县烟叶产业发展。作为烘烤师杨庆焱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提升K326烘烤水平,守住烟农的钱袋子,杨庆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坚守岗位破难题
为了提升全县烘烤水平,不让烟农一年到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开始不停地摸索钻研K326烘烤工艺,探索降低K326上部叶烘烤损失的采收方式。烘烤时节,他与烘烤师傅一起通宵达旦的添煤碳、掏炉子、爬楼梯、钻烤房、调工艺......并把摸索出来的成果进行试验对比,在反复的验证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K326品种的烘烤工艺,也逐渐摸清了烟农的烘烤短板。
每年烘烤期间,为了确保科学适宜的烘烤工艺落实到位,杨庆焱四处奔波,在各种烟乡村之间来回穿梭,将适宜彝良的采收方式和烘烤工艺不遗余力的教给烟农。他积极组织烟叶烘烤技术培训,对薄弱区域采取“蹲守”式手把手指导,为了第一时间解决烟农烘烤问题,他进入每天24小时“营业”模式。为了挽救烘烤损失,他整夜坚守在烤房内,衣服被汗水反复浸湿,布满血丝的双眼也不曾离开过烤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彝良县烟农逐步扭转了烟叶采收陋习,规范了烘烤工艺,烘烤损失从2015年的9.3%降低到现在的6.16%,每年替烟农挽回300万以上的经济损失。解决了烘烤难题,烟农种植收益稳步提高,2021年烟农户均收入达7.01万元,K326品种成为了彝良县烟农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助农增收强发明
在从事烟叶烘烤工作同时,杨庆焱还热衷钻研一些小发明。2018年,杨庆焱在烘烤指导时,发现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烘烤烟叶时,底层烟叶掉落严重,烟叶损失不小。发现这一问题后,他便开始向烟农了解烟叶掉落情况并认真记录研究,找到了导致底层烟叶掉落的原因是由于编烟装置没有收缩功能所导致的。
于是,他开始仔细研究编竿方式、编烟材料等因素,经过不停地设计、试验,他选用橡皮筋作为编烟材料,使编烟绳由“不收缩”到“有收缩”,大大降低了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掉落比例。经计算,通过这个小发明,烟农每年能增收50万元以上,真正做到小改变、大作为。
在发明创造方面,杨庆焱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涉及烟叶烘烤、烤房建设、育苗管理及烤烟移栽,研究的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履职尽责暖民心
陈云金是钟鸣镇有着12年种植经验的老烟农,但2020年对于他来说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由于更换了新烤房,导致陈云金第一炉烤出的烟叶又黑又青,看着刚出炉的烟叶陈云金瘫坐在烤房边,仿佛遭受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听说这一情况杨庆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一番了解下来才知道陈云金的小女儿被检查出患有小儿脑肿瘤,夫妻两东拼西凑还差15万手术费,陈云金合算着自己今年种了40亩烤烟,如果能买上个好价钱,手术费也就不愁了,可上天却跟自己开了个玩笑。
杨庆焱深知这烤房内的烟叶是这一家人唯一的希望,“老陈,你放心,今年的烘烤包在我身上,这笔费用无论如何都必须凑够!”诺不轻许,许则为之。每天清晨,他与陈云金一道放好燃料,控制好烤房温度,一切安排妥当后他便去其他农户家挨家挨户地指导。为了尽可能地帮助陈云金提高烘烤质量,好几夜他都和陈云金一起守在烤房内,时刻关注着烤房里烟叶变化,反复的调整工艺曲线。
整个8月他穿梭于钟鸣镇的各个角落、坚守在闷热的烤房内,脸黑了、人更瘦了、身上落满了灰尘。在他夙兴夜寐的坚守下,钟鸣村一座座烤房内金灿灿的烟叶陆续出炉,陈云金当年的烟叶均价卖到了32元/公斤,他的付出换来了烟农增收的喜悦,更点亮了一个家庭的曙光。临行时,陈云金紧紧握住杨庆焱的手,他不善表达,一个劲地说着:“你是我们家的恩人,是我们家的恩人呐!”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工作7年,杨庆焱在平凡的烟叶烘烤岗位上,在年复一年的烟叶生产岁月中,发扬着一名“90后”青年党员的韧劲和拼劲,不负韶华,积聚能量,用光和热为烟农打磨出了一片片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