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关键时节,连日来,家住湖北兴山县南阳镇龙门河村的烟农常柱,正开着崭新的小型微耕机在田里翻耕。
“我今年种了140亩烤烟,大多是坡田,大型拖拉机上不来,靠人力不仅效率低,请工成本也高。”常柱说,“现在有烟草部门扶持的小型微耕机方便多了,1天就可以翻耕10亩左右,实在忙不过来,还可以请合作社的机耕服务队作业。”
烟叶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高、劳动用工多,随着烟农老龄化加剧、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忙时节请工难、用工贵成为许多烟农的烦心事。近年来,该县烟草部门持续探索生产机械化,在冬翻烟田、烟叶育苗、起垄覆膜、施肥打药、编烟烘烤等多个环节为烟农配备农机近300台(套),综合作业效率相比人工提高4倍以上。同时还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机耕、育苗、移栽、施肥、采烤分级等重点环节为烟农提供机械化服务,极大减轻了种烟强度。
“虽然农机配备了不少,但大多数只适宜平坝、淌田,在高山半高山的坡田和分布零散的田块适用性不强。”该县烟草部门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望运喜说。
兴山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的地貌特点,全县2.55万亩烟田有一半地处坡地,田块分布不集中,烟叶生产农机和作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体系,如何加大适宜山区不同地形条件的轻便、小型、多功能实用农机的引进、吸收和创新,成为提高机械化率的首要难题。
“为解决农机适用性的问题,在去年集中连片田块进行全程机械化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探索烟草农机农艺融合试点,以宜机化为导向,突出山地平坝和坡地丘陵烟区两个类型区域,结合不同烟田实际建立相适应的生产标准体系,强化高效适用农机的推广。”该县烟草部门分管烟叶生产工作负责人李春节说,“既要让土地适用农机,也要让农机来适宜土地,因地制宜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并形成农机农艺技术标准体系,真正打通农机上山的‘最后一米’”。
据悉,今年兴山县作为全省首个行业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进行探索,预计通过三年时间实现烟叶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覆盖率80%以上,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60%以上,亩均用工控制在17个以内。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