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素有种植烤烟的传统,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万亩以上。近年来,该县依托烟叶种植技术门槛低、生产周期较短、销售价格平稳、增产增收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镇发展、因村施策,积极引导县域东部朱集、饶良、太和、郝寨等7个适合植烟的乡镇持续培育壮大烟叶产业,让数千户群众从中受益,顺利实现稳定增收。
支部引领带动壮大产业规模
“跟着党支部,种烟快致富。”1月23日,漫天的飞雪飘飘洒洒,朱集镇袁老庄村烟叶育苗基地漂浮育苗大棚里暖意融融,正在整理育苗池的脱贫户韩加保说起脱贫致富的“黄金叶”,干劲十足。
袁老庄村是植烟大村,去年烟叶面积超千亩,烟叶成为该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这其中,村干部带头植烟、党支部协调规范土地流转是重要的法宝。
这个法宝在该县7个植烟乡镇也屡试不爽,鼓足了全县烟叶连片种植、规模生产的发展后劲。2021年,7个植烟乡镇各植烟村党支部本着烟方能建多大就建多大的原则,积极推广集中外出务工农民土地和地块置换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镇村地域界线,联合起来扩大烟方规模,全县共建成烟叶示范大方96个,每个大方内至少有一名村干部带头引领植烟,其中1000亩以上烟叶连片大方两个,500亩以上的连片烟方8个,300亩以上的连片烟方22个,100亩以上的连片烟方9个,基本上取消了零星分散的“面条田”,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户均植烟面积由过去的5亩左右增长到20亩,最大的植烟户面积超过200亩,仅100亩以上的植烟户就有30多户。”该县烟办负责人陈卓说,“2022年,全县预留烟叶面积已突破两万亩。”
合作社生产链条推动提升技术水平
“为防止地下害虫咬破育苗池底铺设的薄膜,可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洒……”1月24日,在郝寨镇胡里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会议室,由社旗县烟草分公司技术专家讲授的漂浮育苗技术培训正在进行,该镇20多名植烟大户听得很认真。
“技术送上门,服务很贴心。”合作社负责人张书义兴奋地说,“今年,我计划育4棚烟苗,目前苗棚里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等正月初八左右下种了。”
在社旗,从温棚育苗到大田移栽,从田间管理到编杆烘烤,烟叶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群众植烟致富的技术顾问。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无论哪一家合作社社员的烟叶发生病虫害或技术上遇到梗阻,合作社都会在第一时间组织邀请专家进行会诊,帮助解决难题;同时,还经常组织社员烟农开展观摩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全县织起了一张庞大的烟叶生产技术网络。
烟叶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合作社的有效覆盖,在全县7个植烟乡镇催生了育苗、机耕、移栽、植保、采收、编杆装炕、烘烤、分级等8类烟叶生产专业队50多个,各类队员近1500人,不仅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而且形成了环环相连、节节相扣的链条式生产模式。县烟草公司生产服务部主任王金星说:“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实现了生产环节不断链,优质服务一条龙,烟农省心又省力。”
烟草公司服务拉动做强后勤保障
“新型多功能自走式移栽机定植烟苗,专业飞防队进行病虫害防治,热泵式电炕房烘烤烟叶……新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种烟越来越轻松、效益越来越好。”说起社旗县委、县政府和县烟草分公司优质贴心的后勤服务,朱集镇周帅烟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吕国福喜不自禁,“种烟致富,信心更足。”
近年来,为了让烟农摆脱“望天收”的困扰,该县统一规划、因需制宜,采取县里拿一点、乡镇集一点、烟草公司扶持一点的办法,强力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大力推广烟叶生产新机械、新技术,打通服务烟农“最后一公里”。
社旗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李明波介绍,近年来,全县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仅烟草公司就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修建连栋育苗温棚4座,新建热泵式电能烤房30座,改建煤转电炕房255座,补贴购置烟草农用机械300余台……植烟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为做大做强烟叶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观念带来新变化,新作为带来新气象。“支部+合作社+公司”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正引领烟农阔步走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阳光坦途。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