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四川万源市竹峪镇道子坪村,20余名烟农忙着摘烟、捆烟、晾烟,家家户户的房檐下都挂着长长的金黄色烟叶,让该村56岁的村支部副书记陈中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烟叶子,已变身乡亲们致富的“金叶子”,在陈中明的带领下,共赴乡村振兴。
半路出家勇创业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作村支部副书记的陈中明表示,虽然乡亲们已经全部脱贫,但为了让大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还应该考虑发展产业,让乡亲们有固定收入。今年年初,陈中明就开始同群众商量种植烟叶。
其实,陈中明和烟叶打交道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烟农这个职业情有独钟,说自己和烟叶有缘分。烟叶种植在村子里是个新生事物,虽然有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但对基本靠天吃饭的烟叶生产来说,稍有不慎就有“翻车”的风险。
陈中明说:“刚开始,最难的是和群众在土地流转和合作经营上沟通,要给大伙儿算好经济账,在他们怀疑能否成功的情况下,只有自己先投入试试,等看到了收益、效果,大家自然会加入起来,规模也会不断的扩大。”
烟叶基地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陈中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规模化烟叶种植虽说有风险,但只要下功夫管理经营,其实抗风险的能力要比其他种养殖要强得多,再说有烟草公司作后盾,我觉得信心会大于担心。”
陈中明是个不服输的人,在烟叶种植管理中事无巨细,再加上苦干实干,即使因为连绵秋雨的不利因素影响,今年种植效益也能达二十万元左右,这更加坚定了他继续扩大种植烟叶规模的信心。
初试牛刀显身手
今年年初,陈中明发现在村子里有许多水稻田,因地势高、地块小、种植不便,都成了荒田。而这部分原先的稻田因山高水清、气候温润的独特条件,如果种植烟叶,绝对能产出高品质的烟叶。在他眼里,这些荒废的高山稻田全都是宝贝。
薄膜棚里挂满烟叶
陈中明还总结到,如果过于追求种植规模和产量,那么产出的烟叶将慢慢地失去现有的烟叶特色和内在品质,要想把烟叶种好并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在烟叶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
说干就干,陈中明与村里协调,承包了附近几十亩荒废的田地。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他开始上山开荒。因为荒田地块小,大型农机无法使用,使种植用工量增加了不少,陈中明就动手改造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农用机械,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初秋,果然如陈中明所预料,这些山地烟田产出的烟叶经过精心晾晒后,品质要优于一般烟田的烟叶,不仅能收回13余万元的投资成本,预计还能赚取纯利润五六万元。看到成片的荒山野岭在自己手中变废为宝,陈中明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姜还是老的辣,陈老哥真厉害!在大家还原地踏步时,他就已经开始跑步了,我自叹不如啊!”看到陈中明的成就,村里的天麻种植大户刘明显感慨地说。
捆烟
经过半年的苦心经营,陈中明烟种植收益已经肉眼可见,也逐渐打消了大家当初的疑虑。最初也持怀疑态度的老伴,主动利用暑假不用帮女儿带孩子的闲暇来到烟叶基地帮忙。陈中明说,明年除了自己把种植规模扩大到100多亩以上,还要鼓励和带动乡亲们都来种植烟叶,让村子真正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传经送宝富乡亲
目前,陈中明在道子坪村种植烟叶的面积达到55亩,共计6400多株,设42个薄膜蓬。
初秋时节,正值烟叶采摘期。平时在竹峪小学带孙子的李明秀仅仅利用暑假做了20多天零工,便在陈中明的烟叶基地里挣得2585元工钱。村子里一位70多岁听力下降严重的老人,因为管理陈中明烟叶基地每个月要干25个以上零工,月平均收入更是达到了3000元以上。
发展烟叶种植,陈中明促使乡亲们在享有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通过提供劳务,再多了一份收入,烟叶的种植发展留住了在家劳动力,同时也吸引着村民返乡创业。
陈中明的烟叶种得好,收益水平高,大家都向他“取经”,对此他总是毫无保留。大家被态度和蔼、做事实在的陈中明所折服,没事就喜欢到他家来串门。慢慢地,陈中明的家便成了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的“根据地”。
因为事事走在前面,陈中明的烟叶基地作为典型,多次成为邻镇或邻村种植大户观摩考察的对象,这也使陈中明更加注重自身内功的修炼,不遗余力地做好各项生产技术落实。
对于今后烟叶种植的打算,他笑着说:“有烟草公司继续支持咱们烟农,我这身体再干十年二十年也不是问题,我愿意一直带领乡亲们通过种植烟叶,用勤劳的双手一起实现乡村振兴梦!”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