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妇是烟农,家里种了二十多亩地的烤烟。在收获的季节里,他们开始收割了。
大清早起床,六点多出门,在自家烟地里割烟,用特大号蛇皮袋捆好。一个小三轮车可以装七八捆,需要三个小时完成。九点多回家,吃早饭,然后扎烟扇。扎好的烟扇送进专用烤房,有序地挂好,然后烘烤。
烘干的"黄金叶"。
男主人说,烘烤烟叶不容易,时间长,要七八天;还要技术,火候掌握不好,烟叶成色受影响,影响卖价。关于烟叶的收购价格,着实令人咋舌,十多个级别,最高的20多块钱一斤,最低的2块钱一斤。所以,烤好的烟叶还要进行自我挑选,分等级,力求让自家的好烟叶卖出好价钱,次品就听天由命了,给钱就卖。
烟农夫妻在忙碌。
收割都这么辛苦,还要种植呢。整地,选种,栽种。还要管理,施肥,打农药,哪个环节都大意不得。女主人说,这丘田里有二三十棵烟树起虫了,死掉了,烟叶不能用了。她愤愤地说:“栽烟,是最累的了。”
农村人,辛苦,我是知道的。我说:“种别的呢?比如辣椒?比如玉米?比如谷子?不是没这么麻烦么?”女主人说:“那不行呢,种烤烟最发得来,其它的钱少,也辛苦呢。”真是这个理。早上路过一片辣椒地,两位老人在摘青辣椒,我问了,7角钱一斤。心里不是个滋味,真的。
男人在收割烟叶。
看得出,这对夫妇有思想,也能干,知道需要技术的活更有价值,也愿意挑战。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有楼房,有小车。说到经济条件,男主人很乐观,很满意:“这个社会还是好,靠劳动吃饭,靠技术致富。没有想象的那么辛苦,比以前好太多,运输有三轮车,犁地有机器,省力省时间。当紧的时候忙一阵子,农闲的时候玩一玩,钓鱼也是我的最爱。”
这就是当代农民,能吃苦,懂得技术的重要,更能享受生活。诗意栖居的,不只是文人雅士,还有新时代的农民。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