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云南玉溪:打造“云烟”升级版

2021年08月26日 来源:玉溪日报全媒体 作者:熊长青
A+ A

1953年,在河南许昌召开了邀请国际著名烟草专家参加的全国烤烟工作会议,会上评比了全国各地的烟叶质量,远在西南边陲的玉溪烟叶送到会场时,评审已经结束。但专家们发现玉溪烟叶呈现罕见的金黄色泽,清香醇和,其品质远胜过已评定的满分烟叶,迟到的玉溪烟叶最终以108分一举夺冠。自此,云南获得“烟草王国”的美名,玉溪被冠以“云烟之乡”的美誉。108分的辉煌成绩,除了玉溪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外,更得益于几代玉溪烟草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不懈努力。

站在历史潮头,回望玉溪烟草发展的过往,当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玉溪抓住发展机遇,用超前的意识和胆略,铸就了玉溪烟草工业的辉煌。而今,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产业链重塑云烟新优势、打造云烟升级版、推动云烟再创辉煌的发展要求,如何重塑辉煌成了摆在玉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建好烟田设施是基础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烟区水利、机耕路、烤房等,改善烟区、烟农的生产状况和种植条件是稳定整个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当下,我市烟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夯实,山区种烟村组受水利等因素影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对脆弱,制约了烤烟发展和烟农增收。打造云烟升级版,补齐烟田水利工程短板,对于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8月3日,在新平县老厂乡太桥村委会新村村民小组40亩连片烤烟种植基地,烟叶长势喜人,肥硕发黄的烟叶随风摇曳,在阳光下泛着油油的光泽。伴随着“呲呲呲”的响声,无数小水滴瞬间喷洒而出,灌溉技术的投入使用,让这片烟田显得格外不同。“喷灌不仅能节水省肥,节省劳动力,更是一种科学、高效、节能、省时的现代化灌溉技术。”基地管理人员普海波告诉记者。

“这里是我们发展种植大户的示范基地,这些喷灌设施是种植大户投入资金安装的。相对种植大户而言,从烟苗移栽后,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种烟小散户要一直靠自己拉水浇烟,整个过程既要投入人力,更要花费大量资金。”老厂乡人大主席杨元才告诉记者。

老厂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有“十年九旱”之说,抛开资源性缺水的客观因素,工程性缺水是发展烤烟种植的一大短板。

“我们的小坝塘发挥的灌溉作用很明显,由于缺乏资金,相关水利工程不到位,很多小坝塘没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对于种植烤烟来说是一个亟待补齐的短板。”杨元才说。

为此,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杨元才提出了《关于给予老厂乡库坝除险加固资金政策倾斜的建议》,目的就在于解决用水问题,配套相应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降雨量有所增加,但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全乡有小水窖6200多口,主要靠雨水补给,虽然在抗旱保苗期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烤烟用水。”说起烤烟种植,峨山县大龙潭乡副乡长施明华首先谈到的还是缺水问题。

据施明华介绍,今年为了抗旱保苗,大龙潭乡采用“车队集中拉水+农户自取”模式,动用抗旱拉水车6辆。自3月1日至今,每天合理调度抗旱拉水车,送达大龙潭乡6个烤烟片区,保证6个片区的烤烟移栽。

无论是老百姓自己拉水还是政府组织抗旱拉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在烤烟种植中,补齐这一短板是让云烟提质增效的保障。

除了加强烟区水利建设,修建便捷的机耕路也是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举措。机耕路的修建让农户能够直接通车到田地里,装车拉苗、运送肥料,让他们耕作省时、省工又省力,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率。

新平县古城街道他拉社区扒芝哩居民小组烟农正忙着采收烟叶。

8月4日,新平县古城街道他拉社区扒芝哩居民小组烟农沐云祥正忙着采收烟叶,这天他雇了人帮忙,几名妇女在烟田里忙着采收烟叶,而他则忙碌于烟田与烤房间运送刚采摘下来的烟叶,通往烤房的机耕路高低不平,前些天又下了雨,烤房周围的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车辆通行不便,只能靠他肩挑运送。

“好在烟田离烤房不远,也不算太累人,要是机耕路修得平整,三轮车就能骑到田边,那样就方便轻松多了。”沐云祥说。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9万件,投入烟草行业补贴资金41408.46万元。其中实施烟水配套项目2.08万件、机耕路项目49件,投入烟叶调制设施7900件、烟草农机258台(套)、育苗设施115座(群),已建项目修复1731件。全市烟草水源工程(含完工和在建)8件,投入烟草援建资金51157.44万元。其中:完成建设4件,投入烟草援建资金27073.19万元,分别为红塔区平滩箐水库、新平县横山水库、华宁县核桃冲水库、峨山县筇川水库;在建4件,投入烟草援建资金24084.25万元,分别为元江县陆家店水库、华宁县小箐水库、峨山县新街河水库、澄江市小冲水库。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高标准烟田建设为重点,规划地块396块,连片面积39.13万亩,规划建设项目11.06万件,行业补贴投资概算115403.19万元。协调烟草工商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探索新能源烤房的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持续抓好果蔬烟叶烘干机烤房建设,完成在建烟草援建水源项目建设,申报建设华宁县三家村水库、新平县阿者河水库、元江县那诺一库。通过全力推进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优质核心烟区,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

抓实“第一车间”是核心

要提升烟叶质量和效益,抓好“第一车间”是核心。烤烟种植要历经育苗、移栽、中耕管理、采摘烘烤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技能,技术技能贯穿烤烟的整个成长期,要抓好“第一车间”,就必须抓实各个环节。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好田好地种好烟、好烟好料送红塔”的思路,将原料作为企业和品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依托“2260”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多举措把“第一车间”筑牢在田间地头。

烤烟种植中,烟苗是大田生产的基础,育苗是烤烟生产的重要环节。“商品化育苗为烟农省去了很多事,现在大家都很认可。”说起商品化育苗,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党总支书记龚家龙对记者说。而今,商品化育苗解决了过去育苗业主过多,导致育苗管理不规范、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还保障了烤烟品种纯度。

“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轮作、深耕深翻是种好烟的基本保障,而土地长期连作会导致耕作层浅、病害蔓延、通透性差、肥力不足等问题。

“轮作对于种植烤烟来说可以减少病虫害,同时还能提高土壤肥力。”说起轮作,峨山县大龙潭乡绿溪村烤烟指导员普红学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我们这里的烤烟病虫害较多,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长期连作带来的问题,对烟田实施大型机械深耕作业很有必要。”

“病虫害问题这两年越来越突出,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轮作不了,下一步我们将以村为单位规划,让烟田烟地能够进行轮作。”新平县烟草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开亮告诉记者,要抓好“第一车间”,目前轮作依然是要破解的一个问题。

在烤烟种植过程中,整地理墒打塘也很有讲究,作为坝区种烟的标杆,江川区严格按照标准,做到集中机械深耕深翻30厘米以上,整地后按理墒打塘规格实行统一墒向,划线定位机械起垄,拉线标记定点打塘,达到土细沟直“一线通”,墒高田烟35厘米、地烟25厘米以上,边沟、腰沟比墒沟深5厘米以上,墒面饱满,机械作业率达90%以上。

江川区大街街道海浒社区的连片烤烟,这里曾荣获108分的中国烤烟质量第一桂冠。

接下来的移栽工作抢的是时令,抓的是规范。在江川,移栽期间,江川区派出驻站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对烟农移栽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整改。前卫镇烟站技术人员移栽期间到田间加以宣传和指导,对发现移栽非规品种的一律要求整改,对拒绝整改的明确告知取消合同。在新平,针对烤烟移栽集中度不高、管理差异大、生长不平衡等问题,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报告制度,统筹谋划烤烟移栽工作。

“针对历年来中耕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我们压实各种烟乡镇主体责任,以破膜培土、秸秆覆盖培土、常规提沟培土、科学施肥、平衡烟株营养、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工作重点,严格落实烤烟生产工作责任派单制,通过领导指挥在前、干部带头在前、日调度、日督查、领导包村干部包片、派驻工作队员等一系列管用的工作措施,确保中耕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朱开亮说,移栽之后便聚焦田间管理。

为抓实中耕管理,提升优质原料保障水平,我市采取边栽边管、栽管并重的方式,强化烤烟中耕管理,今年全市组织开展了3次以波尔多液为主的无人机飞防。因此,今年烟株早生快发、长势良好。

此外,在绿色生产方面,我市将推广好以土壤保育、生物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能源替代烘烤等为主要代表的烟叶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农家肥、客塘土改良等土壤保育技术,实现烟田用养结合、保护提升并重。大力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黄板、蓝板、性诱捕器、生物农药等绿色植保技术,实现烟叶质量安全和农药减量化,大力推广烟田废弃包装物、地膜回收利用,实现废弃资源节约与回收再利用。大力推广以生物质燃料烤房为主、电能热泵烤房为辅的清洁烘烤技术,实现烘烤能源替代化、低碳化,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格局。

踢好“临门一脚”是关键

就种植烤烟而言,在农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种得好不如烤得好。在烤烟种植中,要经历诸多环节,从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到最后烘烤。而烘烤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因为烤房建设和烟叶烘烤模式创新是目前全市烟叶提质增效的关键。然而,烟叶烘烤这“临门一脚”踢不出质量,一度成为困扰烤烟生产的顽症。

8月4日,在峨山县大龙潭乡绿溪村绿溪小组烟农孔荣贵自家的烤房前,刚烤好的烟正在出炉。这位种烟30多年的烟农依然使用老式烤房烤烟,他烤烟全凭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虽然知道新型烤房更好,但是孔荣贵告诉记者,新型烤房虽然烘烤损失率比老式烤房低,但是新型烤房对于自己来说投入大,划不来投资。而今,村里有50多户烟农,其中有40多户还在用这种老式烤房烘烤烟叶。

“烟叶生产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烘烤,我们这里老式烤房用得多,比起用新型烤房烤烟,这里上等烟比例偏低、损失率偏高。”普红学说。

施明华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大龙潭乡共有土烤房1823座,正常使用1463座;卧式烤房475座,正常使用443座;农户自建果蔬烟叶烘干机烤房248座,已全部投入烘烤。卧式烤房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和烘烤进度,促进烟叶交售进度。为保障烟农在烟叶烘烤中设备正常运行,大龙潭乡在聘用7名烘烤辅导员的基础上,乡政府又专门安排3名工作人员组织协调卧式烤房的使用、维修工作。

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党总支书记龚家龙正在查看烟叶烘烤情况。

8月2日,在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阿梯左烘烤工场,随着卧式烤房门打开,一杆杆金黄的烟叶飘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烟农们小心翼翼地将刚出炉的烤烟往车上码放整齐。

“要是现在种烤烟还让我们用老式烤房自己烘烤,那么我情愿不种了。以前自己种自己烘烤太累人了,白天在烟田忙活,晚上还要守在烤房边,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曾经我就出现过一炉都烤废的情况。”说起烤烟烘烤,新平县平甸乡宁河村阿梯左小组烟农龚应平说出了众多烟农的心声。

“烘烤这一环节带来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对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影响很大。”龚家龙告诉记者。

为解决这一问题,宁河村阿梯左小组而今实行的是商品化烘烤模式,一方面保证了烘烤业主的收益,大大提高了烘烤业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烟农的损失有了赔付保障。此外,村里还着力培养本土烘烤专家。

据朱开亮介绍,2020年,新平县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烟草主推、市场运作、有偿服务、自负盈亏”的烘烤组织模式。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导,将烟叶烘烤经营管理权承包给具有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烘烤专业队负责,或由村组组织开展商品化、专业化烘烤。随着烘烤工作的不断推进,各个地方也逐渐摸索出适合本地烘烤的运作模式。

此外,在烤房设施建设方面,新平县实施“百群千座”卧式密集烤房建设1504座,一期烤房建设83群1007座,总投资6400万元;二期烤房建设52群497座,总投资3600万元。通过实施两期烤房项目建设,年内实现核心烟区200亩以上种烟小组卧式密集烤房全覆盖、组织烟叶商品化烘烤能力全覆盖。

近年来,我市不断积极探索,挖掘烘烤提质增效潜力,深入推进专业化、商品化烘烤,建立健全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损失赔偿机制,全面落实以留养烟叶成熟度为中心的烘烤配套技术措施,提升烟叶烘烤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烘烤损失,提高上等烟比例,增加烟农收入。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