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恒负责除草,长势偏弱的烟株要顺便松土;郑永发负责施‘偏心肥’,常先成跟在后面浇‘偏心水’;我和王孙权负责将杂物清理出烟田。忙完这几亩,大家再互相交换下手里的活。”6月18日上午,在四川省会理县木古镇绿林村11组的烟田里,烟农互助小组组长王子刚正在分工。
“互助小组就是好,解决了请工难的问题!”“可不是嘛!组员互相帮助,活干得又好又快!”……碧绿的烟田里,烟农们一边忙活一边愉快地闲聊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群众进城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在一些烟区,种烟大户请工难的问题愈发凸显。然而,在会理县,种烟大户却一点儿也不用担心劳力缺乏的问题。
今年年初,经过调研走访,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决定引导烟田临近的种烟大户组建“1+N”烟农互助小组,由其中1名种植技术高、有威信的烟农任组长,N名烟农为组员,在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等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作业环节统一组织协调劳动力、农机具等资源,采取换工方式开展互助合作。
绿林村11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种烟村组。
“我种烟32亩,加入互助小组后会不会耽误自家烟叶生产?”“由互助小组组长指挥我们,要是种坏烟怎么办?”……3月25日,在“1+N”烟农互助小组组建动员会上,绿林村11组不少烟农抛出各种顾虑。
对此,木古烟站多次召开烟农群众会,详细讲解互助小组“技术互补、用工互助、资源互享、困难互帮”的具体操作实施细节,终于让烟农吃下“定心丸”。
互助小组组建后,烟技员指导组员签订《互助生产约定》,协商做好分工。在绿林村11组,共8户烟农自愿加入互助小组,有较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烟叶种植技术的王子刚被选举为组长,是组织用工、记工算账、技术监督的“大总管”。组员王方恒、常先成种烟年限长,负责烟叶技术指导及机耕作业;王孙权、郑永发精通植保技术,牵头负责绿色防控等大田管理……组员各取所长,环环都有“土专家”。
在绿林村11组的带动下,会理烟区共组建了30个“1+N”烟农互助小组。
“单打独斗”变为“团队作战”,成员互帮互助、分工合作,有力推进了种烟大户烟叶生产有序高效开展。今年烟叶大田移栽期间,绿林村11组互助小组8户烟农3天时间完成204亩烟苗移栽工作,在移栽总面积较去年增加的情况下,移栽时间还减少4天。
“以往移栽请人工每人每天需要150元左右,现在不用花钱移栽进度却更快,移栽质量也更好。”王子刚说。
翻开互助小组成员用工情况统计表,操作环节内容、出工数、出设备数等一目了然。“以前没干过不晓得,现在当了组长这个‘芝麻官’,就有了责任感,用工统计清清楚楚。”王子刚自豪地说,“每个生产环节按照1天1人1工的标准如实登记出工数,年终如有差异的话,按照市场价的80%补足差价,确保用工均衡。”
为确保互助小组建设不断完善,会理县局(分公司)组织烟技员全程参与“1+N”烟农互助小组建设和运作指导,对小组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分类管理,目前已形成“网格技术员—组长—烟农”的管理链。
在运作实践中,会理县局(分公司)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导建立了小组长例会、沟通交流、定期观摩等制度。
“组建‘1+N’烟农互助小组,实现了烟农‘手牵手’、产业发展‘抱团走’,极大发挥出‘1+N>N’的多赢效应,有效解决了烟叶生产环节雇工难、用工贵、不专业等问题,明显提高了烟农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对于组建互助小组取得的明显成效,会理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邓家强很是欣慰。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