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将至,马上就要进行中稻机插秧了,这段时间特别要控制好大棚的温湿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发现秧苗病害要及时处理。”4月26日清晨,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福川育苗工场,绿油油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徽映城区烟农专业合作社福川服务部的技术员方泽春手持电动喷雾器,正为秧苗喷洒肥料。
“今年育苗工场烟苗供应结束后,我们及时对已发放烟苗、剩余烟苗进行盘点,并同步做好水稻育秧的各项准备工作。”方泽春回忆道。
为进一步提升集约化育秧效果,降低劳动量,在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烟农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福川育苗工场20个双连体大棚都安装了喷淋设备和自动温控设备,这两套设备不仅在烟叶育苗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育秧环节也大显身手。
在苗棚的消防池边,一整套大红色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格外醒目,该设备由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流量调节器及施肥罐、输送管道和喷头组成。
“按照专家的定棚施肥配方,我打开水泵并把肥料按剂量倒入施肥罐,设备自动混配成母液,然后根据压力值打开阀门,混配好的肥水就顺着输送管道自动喷淋到秧苗床上。利用水泵配合管道及高低喷头,可实现大棚无死角喷水加肥。”方泽春介绍说,通过喷灌系统施肥,一方面由于可溶肥随着喷灌水直接施入秧苗盘,可以减工降本;另一方面喷灌是以小流量喷雾形式渗入秧苗叶片,非常容易控制,水肥利用率得到提高。
除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公司还给育苗工场装上了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传输网等物联网设备,实现环境监测与数据共享,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苗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看,现在棚内温度22摄氏度,非常适宜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我们使用育苗大棚专用的轨道车往外运输秧盘,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能避免对秧苗的损坏。今年我们还对轨道车进行了改进,实现了90度的转弯,转弯半径5米,终点自动停车,轨道仅占用0.5米宽过道,一次可运输约5亩水稻秧苗,还可同步运输肥料等物资。”轨道车发明人金磊介绍道。
烟稻轮作是皖南烟区最主要的轮作模式。皖南烟叶公司引导当地合作社探索“1+N”模式下育苗设备综合利用,即1个育秧基地辐射周边N个育秧点,辐射半径为30公里,通过引进改造轨道车运出秧苗物资降低劳动强度、应用简易喷淋设备实现水肥一体化。
这种“1+N”育苗设备综合利用方式,可实现闲置烟叶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增加合作社社员的收入。2020年,皖南烟叶公司引导当地合作社4个育苗基地,安装简易喷淋设备,投入10台套轨道车,搭配2000米轨道,开展水稻育秧及机插秧服务14355亩,覆盖早中稻及烟后稻,其中受益烟农95户,服务面积8900亩,合作社共产生经济效益23.92万元。今年,皖南烟叶公司计划帮扶更多的合作社育苗点完善设施,开展多元增收项目,提高闲置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率。
临行时,远远望去,矗立在福川育苗工场蓝色彩钢瓦顶部的“为烟农办实事,争当服务桥头堡”的鲜红标牌格外醒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