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萌发,兴山黄粮镇火石岭村的烟叶地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4月6日清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黄粮镇火石岭村三组的烟农苏永奎早早地挎着箩筐到了烟田,看着田里长势良好、绿油油的菜薹,心里美滋滋的。
“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种植技术也一直在提升,靠着这几块烟田,在家乡也能赚大钱。”苏永奎没想到,从前他一直试图“逃离”的穷山沟,如今不仅是“心安处”更是“聚财处”。
苏永奎在政策和产业发展的红利招引下,重返大山、扎根大山,用实干致富奔小康,是如今许多黄粮游子的真实写照。
从“打工人”到“职业烟农”
2003年,苏永奎从学校毕业,先后到广东、浙江等省打工谋生。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苏永奎的心里一直不是滋味。2009年,他回到兴山学车,跑运输,虽然离家近了,但县里县外的奔波依然让他觉得自己像一只“候鸟”。
为了照顾父母,苏永奎不止一次和他们商量返乡创业的事,可父亲一口就拒绝了:“家里土地少,怎么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苏永奎虽然思乡心切,但却无可奈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村里不仅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困扰祖祖辈辈发展的饮水问题,也通过“提水保证、引水为主、打井应急”的方式被彻底解决。加上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政府产业扶持力度空前,技术指导、农户贷款都上门服务,烟农的收益逐年提升,苏永奎终于说服了父亲,回到故乡发展烟叶。
从“贫土地”到“金土地”
自从转换角色成为烟农,苏永奎起早贪黑,想让家门旁这片贫瘠的土地多生出些“金叶子”卖上好价钱。
“吃苦倒不怕,就怕闲下来,当时真的恨不得一年四季都能种烟叶,多挣些钱。”苏永奎介绍,“直到县里开始推广‘烟叶+菜薹’的发展模式,破解了我的难题。”
黄粮镇火石岭烟叶收购点负责人杜波谈到火石岭村率先示范菜薹复种时说:“为了解决‘烟田半年闲’的问题,我们在烟田空闲期种植菜薹,合作社以销定产,保证烟农收入。”
2018年,苏永奎试种4亩,当年就增收2600元。如今,他家的菜薹种植面积达到12亩,只用简单的管理就能增加收入13000元以上。其实更让他惊喜的是,尾菜作为绿肥还起到了改良土壤和减少病害的作用。
从“小收益”到“大产业”
政府通过奖扶龙头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烟农订单产销的思路,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之路,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黄粮镇公坪村的贫困户牛玉龙也是被黄粮镇烟叶产业发展吸引带动,成为返乡种植烟叶的一员,他感叹:“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不仅种田有补贴,没有资金还可以申请贴息贷款,没有技术有人专门指导,没有思路政府提供思路。”
苏永奎憧憬着返乡发展烟叶的前景:“去年烟叶和菜薹加一起收入12万多,今年县里支持力度更大,还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黄粮镇着眼现代产业提质增效,全力落实烟叶种植面积,提高烟叶品质。目前,烟叶产业发展共带动30余户返乡人员创业致富,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