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围绕年度烟田残膜回收目标任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残膜回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该镇烤烟种植面积广,烟农队伍庞大,烟田残膜存量多,污染治理压力较大。为有效推进烟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该镇着力做好统筹协调联动,烟叶站与尚营种植专业合作社、各村组加强协作,以政策宣传为先导,引导烟农积极清理回收烟田残膜。在回收工作中,全镇按照工作方案压制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人人履职尽责。烟叶站点职工、烤烟科技员加强对回收工作的指导服务,对运往回收点的残膜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达到验收标准。
秋收一结束,热水村委会便组织烟农开展残膜回收工作,对所有烟田地块里的残膜进行捡拾回收,让“白色污染”远离烟田。村主任陶敏说:“残膜清理情况对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这几年我们连续发动农户展开残膜捡拾回收,一亩地能回收七八公斤残膜,烟田的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烟叶的数量和质量也提高了,增加了烟农的收入,他们都很乐意到地里捡拾残膜”。
在残膜交售现场,我们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残膜进行清选、晾晒、称重、登记,各环节工作都有序进行。他们按照回收标准,对合格残膜称重后进行记录考核,严格控制残膜中杂质含量,同时坚决维护烟农利益。同时,为确保残膜回收补贴发放公平、准确,工作人员还对残膜回收标准、各烟农上交数量等进行全程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这段时间,我们把其它工作都暂时摆下,村委会所有人员都集中起来分片负责,带领农户趁着天气,加紧田间残膜捡拾回收,效果还不错。与往年不同,由于是村组干部和烟叶站职工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大,农户看得见,也跟得紧,回收进度很快”,岱海村委会主任陶德奇这样说。的确,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组织发动和示范引领,凝聚了人心,农户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残膜清理和回收工作中来,很大程度改善了烟田种植环境。
对此,烟叶站站长邓涛告诉我们:“这几天,我们全镇已完成残膜清理和回收40000多亩,进度快的原因,一是镇村组干部和烟叶站的人员认识到位,干部职工士气高、信心足,相互协作较好,推进工作力度大;二是合理优化的工作措施,工作安排、组织发动和宣传培训得早,节省了时间;三是监督检查严格,凡是烟叶采收后的地块,对不清杂、不捡拾残膜和杂物不拉出地的,严格按照烟草部门各项规定和要求,坚决进行严格考核”。
为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烤烟污染防治。今年,宣威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打响残膜回收攻坚战,引导烟区农户重点对规划轮作的烟区区域开展残膜综合整治,做到及时收集、定点回收和及时转运、合理利用,最大限度降低烟田地膜残存,还烟田于自然,实现烟草绿色发展。各地积极做好薄膜污染防治,加强薄膜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农膜的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监管等环节逐渐加以规范,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耕地地力和烤烟生态环境,实现了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窑上村村民王开阔种植了13亩烤烟,在烟叶采收结束后,又忙着种植些绿肥在田里改良土壤,这些天来,他家正在忙着清理残膜。“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地里的残膜对烤烟和土壤的危害,对明年种烟也大有好处,而且烟草公司对残膜回收还有补贴,既减轻了我们的生产压力,也提高了我们收入,是个好事情!”王开阔这样说。
据了解,宣威市热水镇今年种植烤烟7万亩,地膜覆膜面积达到百分之百,为提高烟农的环保意识,当地通过多种形式向种植农户宣传废旧残膜回收利用知识和相关政策,全力消除“白色污染”,保护烟区生态环境。
废旧残膜作为烤烟生产的污染品,其回收处理一直是人们较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自国家启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加大不可降解地膜回收、优质地膜推广工作以来,宣威烟区的残膜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在营沟村的残膜回收点,合作社社长胡兴明介绍道:“农户现在的秋收秋种工作已经结束了,工作重心已转入捡拾回收废旧残膜上来,家家户户都在加紧进行废旧残膜捡拾回收,残膜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因为是‘有偿回收’,农户们捡拾废旧残膜送到我们回收点的积极性很高”。
宣威市依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一控一增二基本”,即严格控制烟田地膜残留总量,增加烟用地膜厚度,烟叶生产全面使用厚度0.01mm的黑色地膜,当季烟用地膜基本回收和基本再利用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废旧残膜污染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废旧残膜污染治理目标。要求各烟区优化工作措施,及时组织捡拾回收和再利用,严格补贴政策落实及程序控制。为鼓励和引导农户和合作社参与地膜残留污染治理工作,坚持按斤计补的原则进行补贴。残膜回收按每公斤2元进行补贴,其中补贴合作社每公斤0.20元,直补烟农每公斤1.80元。方案明确规定,要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对烟田污染进行100%检查验收,据实核算补贴。
目前,该市的烟田残膜捡拾回收工作已经过半,部分乡镇已接近尾声,残膜回收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保障烟草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