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控烟条例》正式实施第10年。10年了,深圳还有哪些地方控烟不理想?
记者从日前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2023年度执行效果评估报告”(以下简称《2023报告》)中获悉,网约车的禁烟标识张贴率最差,仅为16.3%;违法吸烟率“前三甲”,还是这三类场所:网吧/游艺厅、酒吧、歌舞厅。
报告由深圳市控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联合发布,共暗访了1508家场所,对1262名场所管理者和4303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
控烟义工向商户普及禁烟知识并发放禁烟标识。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网约车拖后腿:
标识张贴率“垫底”
报告显示,十年间深圳持续推进控烟条例有效执行,各类场所的禁烟标识张贴合格率由2014年41.1%提升至96.6%,公众控烟条例知晓率明显提升。
令人遗憾的是,网约车禁烟标识张贴率较低,仅有16.3%,拉低全市的禁烟标识张贴合格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租车,其禁烟标识张贴率达到92.7%。
对此,报告建议,对网约车加强行业监管,组织开展网约车司机控烟培训,统一印发规范的禁烟标识,亦可通过组织开展无烟网约车评选等活动,提高司机控烟意识。
▶控烟“老大难”
三类场所烟味一直冲
报告显示,违法吸烟率“前三甲”,还是老三类场所:网吧/游艺厅丶酒吧、歌舞厅。调查发现,上述场所有烟头、烟味或违法吸烟现象的比例分别是45.2%、35.7%和33.8%,明显高于各类场所平均的16.6%。
报告还问了公众的意见。在公众眼里,深圳控烟最不理想的五类场所是:酒吧/歌舞厅,73.5%;网吧/游艺厅,67.4%;餐饮,43.8%;休闲服务场所,40.3%;宾馆/酒店,34.7%。
▶三手烟“潜伏”更深:
别让家成为吸烟重灾区
吸烟有害健康,路人皆知。但具体有哪些危害,就不是人人都清楚了。报告显示,有近19%的人不知道吸烟可导致性功能障碍,近14%不知道吸烟会导致中风,5%不知道吸烟能导致肺癌,超过10%的人不知道二手烟会导致成人心脏疾病。
报告还直接问了吸烟者:你们在哪里“吞云吐雾”最多?前三位是:吸烟点,70%;家里,54%;室外其他区域,48.9%。 而公众二手烟暴露的场所排名前3位的是室外其它区域(57.5%)、吸烟点(55.7%)和楼梯走廊(35.1%)。
虽然家里是私人地方,不是室内公共场所,不在《控烟条例》规定的禁烟范围,但是二手烟、三手烟对家人的危害必须要引起重视。
“烟草烟雾中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400多种是有害的。除了二手烟之外,我们更应关注三手烟。二手烟烟雾消散后,颗粒性的致癌物质可附着在家具、窗帘、地毯、衣服等物体表面成为三手烟。”深圳市无烟城市项目技术负责人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儿童青少年慢性病防控科主任熊静帆表示,三手烟损害健康,尤其对婴幼儿危害大,婴幼儿在家里爬行会接触更多的三手烟,将会影响孩子呼吸系统健康。
报告建议,应规范吸烟点设置,并关注家庭吸烟问题。针对控烟死角,场所管理者要加强楼梯走廊和厕所的巡查,鼓励使用烟雾探测器等科技手段加强监控。
据悉,为强化家长和学生无烟的意识,深圳持续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无烟家庭”创建工作,设计了无烟工具包,科普烟草的危害,学生作为家庭监督员每天记录家庭无烟情况,提高家庭戒烟依从性,也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控烟人人有责:
通过“别抽啦”小程序一键反馈
报告显示,公众对无烟法律的支持度十年来持续攀升,由2014年全面无烟法律施行之初的81%提升至94.1%。
深圳市民的控烟意识已深入人心,控烟也初见成效。68.0%的受访者认为,深圳公共场所吸烟情况明显减少或有所减少。80.9%的受访者认为,公众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减少或明显减少。
十年来,深圳开展一系列控烟执法“车轮战”,先后创下8个国内”首例”,开出首张向未成年人售烟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网吧控烟不力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违法吸烟者逃跑的500元罚单、首张违法吸电子烟的罚单、首张电子烟实体店罚单,以及首次将电子烟加入禁烟标识,首先试点安装控烟“电子眼”。
为了更方便市民投诉违法吸烟现象,2023年5月,深圳市控烟办开发了“别抽啦”微信小程序,市民可扫码一键投诉,控烟志愿者将在后台受理、接单、到场所督导并反馈处理结果。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