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正式生效之后,十余年来,包括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控烟法律法规,至今,全国已有24个城市符合全面无烟立法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十年来无烟环境的政策制定趋势、媒体报道特点、社会认知变化,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团队梳理出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总体来看,控烟十年来,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行为明显减少,无烟的社会规范正在逐步形成。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也包括电子烟。刚刚过去的2022年可以说是我国电子烟合规发展的关键之年。《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强制性国际、电子烟消费税等相关政策和细则相继出台,开启了电子烟合规发展的新时代。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草侵害和行业规范发展的要求下,自2022年10月1日起,我国政策法规明令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这些规范旨在把电子烟纳入烟草管理范围进行监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权益。
然而,水果味禁令实施3个多月以来,一些外形更加可爱好玩儿的“奶茶杯”、“可乐罐”等“三无”电子烟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经检测,这些电子烟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最高超80倍。在强监管态势下,“三无”电子烟为何还能暗中流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其交易具有隐蔽性,给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还在于违法成本过低。首先,“三无”电子烟在研发、税收、人工等方面,成本远低于国标电子烟,所以价格低廉、利润空间大。这类“三无”电子烟多是小作坊式经营,资金、技术投入低,并且藏于暗处,相关部门打击难度较大。总体来看,“三无”电子烟的泛滥,既是涉及市场秩序的监管问题,也是涉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整治“三无”电子烟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1月份,济南控烟立法草案的二审情况也受到关注。有媒体报道,原本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进行的《济南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第二次审议一再推迟,直到2022年12月的市人大常委会均没有相关议程安排。2023年,济南市控烟条例是否会提请二审,条例草案是否还能坚持室内全面无烟的准则,目前依然无从得知。有控烟组织疑虑条例草案会在经济利益和健康守护的权衡和博弈中难产。
国际方面,有媒体报道说,在2022年至2030年的预测期内,戒烟和尼古丁脱瘾产品的全球市场预计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促使戒烟和尼古丁脱瘾行业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戒烟。
德国吸烟行为调查(DEBRA)一直在监测该国的烟草使用情况,他们发现,自2016年以来,德国14至17岁的吸烟者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021的8.7%增至2022年的15.9%。DEBRA研究团队负责人Daniel Kotz对《明镜周刊》表示,这可能与新冠疫情引起的广泛焦虑以及乌克兰战争有关。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烟草控制,随着控烟的浪潮声越来越大,以及控烟措施的越发严格,烟民似乎也饱受“歧视”,然而,在日本的神奈川县秦野市,却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烟草欢乐节”庆典活动,数十万人现场狂欢。该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担当者大仓先生说,“希望借由庆典的机会,让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都能来博物馆参观,了解烟草的历史,共同构建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
香烟不是毒品,吸烟虽然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困扰,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他们的心灵,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控烟之难。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