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承担控烟覆约职责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公共场所控烟要求。从国家层面上说,中办国办都积极参与,曾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吸烟。从地方层面上说,各省市纷纷响应,先后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有的地方甚至推出了“史上”最严控烟令,公布举报电话,加强执法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复杂,民族风俗各异,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阔。尽管各地强势宣传,但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现象还时有发生。或许有的非烟民人会忍一忍,便过去了;但是一旦遇上较真的,对烟气烟味非常反感的非烟民,会上去理论一番,弄不好就可能引发矛盾和纠纷,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应该引起各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抓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坚持”,才能产生真正理想效果。
一、坚持不懈宣传。
这是做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造势,才能引起广众重视,公共场所控烟吸烟氛围才浓烈,也才可能深入人心。当然加强控烟宣传不能只重视开头,而轻视过程和结果。从目前来看,许多地方在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短板。在修订和实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之初,媒体大肆宣传,积极营造氛围,甚至公开征求建议,吸引公众参与。《条例》公布之初,宣传、监督热火朝天,但是《条例》公布一段时间后,宣传和监督便慢慢地淡化,以至于一段时间后烟民彻底没有这件事的印象了。
坚持不懈宣传,就是要求各地做到重要的事情反复说,长期说。但仅靠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张贴图片、宣传,这种静态宣传效果不是很好,必须创新宣传形式。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些控烟忙点盲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产生深刻印象。
二、坚持理性要求。
坚持理性要求是做好公共场所控烟的重要策略和原则。也就是说在公共场所控烟方面要理性,要把握好尺度和要求,要坚持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其实我们既要看到吸烟有害,也要看到吸烟得积极性。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吸烟?这主要源于吸烟有助于提神消劳,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有利于激发灵感,激活思维;有利于人际沟通交流,拉动心理距离。因此在控烟方面一定要严禁“片面化”、“扩大化”和“绝对化”的三化错误倾向。
在我国法律没有禁止公民吸烟的权利,公民吸不吸烟是他们的自由,只要他们吸烟未对他人产生干扰和利益侵犯,任何人不得强行干涉。因此在控烟方面,我们必须强调是不能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不能在不允许吸烟的地方任性吸烟。这就要求烟民吸烟必须理性、文明。要加强自律和自觉,在公共场所一定要在吸烟室吸烟,如果没有吸烟室,那就必须强忍烟瘾。这样理性、文明吸烟的烟民会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的。
三、坚持严格监督。
坚持严格监督是做好公共场所控烟的重要的环节。因为再好的制度,也会有一些人无视;再好的措施,也总有人暗地抵触。就拿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来说,各地制订此条例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护非烟民健康权益,无论怎么说都是好事,都是应该支持的。然而却有一些人不当做一回事,他们面对《条例》依然我行我素。一般人总不能天天和他争吵吧,这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而且需要严格的处罚。
坚持严格监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需要志愿者和文明监督员,各地要充分安排志愿者,聘请文明监督员参与其中,对一些盲点盲区加强监督,对烟民随意吸烟情况加以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卫健委、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和机构要安排专业执法人员随时监督,发现有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要及时处罚教育;要加强举报电话的处置,对所有举报电话要及时反应,努力做到不漏一起,不轻视一起。
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一件事关公民健康的大事,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为此必须认真对待,切忌马虎应付。同时也希望广大烟民做到严格自律,做到文明、理智吸烟。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