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是戒烟神器”“吸电子烟不会上瘾”“电子烟不含焦油,对健康无害”……除了这一系列诱导性的宣传之外,一些电子烟产品的宣传越来越魔幻了,甚至还自称能够“清肺”、“排毒”:
但最可怕的宣传不是来自商家,而是来自更多的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电子烟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和大街小巷;
地铁口,走在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在抽电子烟,手里拿着的,挂在脖子上的;
关注、喜欢的博主为电子烟站台背书;
时尚街区的年轻达人拿着电子烟吞云吐雾、谈笑风生;
同事、朋友,越来越多的身边人都说:“这个没什么危害”;
父亲是几十年的老烟民,最近因为腰部手术怕抽烟咳嗽,改抽了电子烟,而从来不吸烟的老公,脖子上也挂上了电子烟。而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没有人觉得吸食电子烟有害健康,需要避开家人。
可见,电子烟正通过“没啥危害”的标签和路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电子烟之所以被称为卷烟的替代品,因为,其当中主要的成分是尼古丁,尼古丁也称烟碱。尼古丁本身是一个成瘾性的物质,在我国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过量摄入尼古丁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尼古丁成瘾也是一种疾病。年轻人使用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可能会成瘾,最后很可能成为吸卷烟的吸烟者。
这个说法也被越来越多的电子烟消费者证实。知乎上有个帖子“改吸电子烟后你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一个回答,讲到自己在吸食一段时间的电子烟后,认为“其实危害有时候比纸烟都还大,电子烟就是你在哪都能抽,结果就越抽越多,而且某品牌电子烟是离合态的尼古丁盐,比纸烟的尼古丁更容易上瘾喝被吸收,你越抽越多”造成了她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失眠、胃病、肠胃消化不好、口腔溃疡、甚至是幻觉等等。”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个别案例,但是在其他的回答中也有人有同样的感受:
也就是说,在吸食一段时间的电子烟后,大家的普遍感受就是电子烟随时可以抽,所以现在反而抽的比真烟还凶了,而且还控制不住,说明电子烟不是无害的,并且具备成瘾性。
因为缺少长期的研究,电子烟是不是真的能戒烟,是不是真的危害更小,仍有待科学界的研究。
但在全球范围内毫无疑问的共识是:
避免青少年开始吸电子烟。
电子烟不是无害的。
当然只要你去搜电子烟的危害,网上的文献也已经很多,主流媒体也在积极主动的客观发声。
同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政府的监管观念也在越来越重视对电子烟的监管。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早在2018年8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发布了《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明确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2019年11月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明确规定电子烟企业不得网络销售。
2020年7月,电子烟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严查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行为。11月,“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被写进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1年3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2021年6月18日, 为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方案》。
……
随着监管措施的一步步推进,电子烟行业的门槛注定会越来越高,自然也就让产品品控、流通、营销、纳税都受到政府全方位的监督,就好像孙悟空被戴上了紧箍咒。紧箍咒虽然戴上了有点难受,但可以走的却是取经的正道,这是大好事。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烟草行业,如果不能与政府的监管理念和谐共处,不能承担应有的社会与法律责任,那么这个行业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的担忧是,电子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吸电子烟就是“酷”,抽卷烟才有害健康?这种错觉真的要不得!
曾经,我们没能阻止烟草的流行。
现在,我们或许能避免电子烟成为时尚。
这是全社会的事,是你我共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