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闵行区卫健委突击检查虹桥镇一花鸟市场时发现,在地下一层多条过道和转角处散落有多个烟蒂。去年该市场就因未履行控烟义务等问题被罚2500元,此次属于“再犯”和“顶风作案”,因此被处罚三万元。据悉,这是2017年3月1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生效实施后,上海执法部门开出的首张“顶额罚单”。
这张“顶额罚单”展现了上海对于控烟的决心,希望各地方能脚踏实地将控烟条例落实到底,加强监管。与此同时,对公共场所的控烟,不光要有“顶额罚单”,更要有“常态化罚单”,只有形成常态化管理,而不是一时的“严打”,让公共场所真正有控烟意识,才能将控烟工作更好地推行下去。
当下,发布控烟条例的城市愈来愈多,国内控烟工作也在逐步步入正轨。可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虽有一定成效但却并未达到最好,在众多公共场所仍然存在控烟死角。
之前的王源、孙红雷、马伊俐等明星就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吸烟而将自身陷入舆论漩涡之中。但是网友多是为明星开脱叫屈的,这说明我国民众的控烟意识还比较弱。明星身为公众人物有媒体监督都敢在公共场所吸烟,何况普通民众?由此可见,仅靠提高个人的控烟意识是不够的,餐厅等公共场所显然难辞其咎。
其实多地的控烟条例中都对“各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承担控烟管理主体责任和义务。”有所规定。而现实中,为了留住顾客,相关场所对顾客违规吸烟问题多采取放任态度,最多只有一个“请勿吸烟”警示牌并没有实际行动,甚至还会为有需求的顾客提供“帮助”等。
此次“顶额罚单”事件对控烟单位开罚单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值得公共场所经营者和管理者反思;而且为各地控烟工作带了个好头,树立了敢开罚单的榜样,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
既然各地出台了控烟条例,就应该严格执行;否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控烟条例就会沦为一纸空文。我们不应该让条例失去尊严,不应该让条例成为一种约束,而是成为一种信念般的存在。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在公共场所内一定要严守城市控烟条例,共同担起社会责任,推进和健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控烟环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