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浸润笕川
农历正月初一18点,夜色渐起、年味氤氲,浙江省缙云县笕川村文化礼堂内张灯结彩。一年一度的“村晚”将在这里,陪伴村民在欢声笑语中欢庆新春。
此时,位于村文化礼堂对面的小博士文体用品商店里热闹非凡,老板丁志强正在店内的香溢红色驿站区域带领“演员”进行最后的彩排。
“演员”正在进行排练。
笕川村“村晚”自1993年开始,固定在每年的大年初一举办,每个节目都是村民站“C位”、唱“主角”。
“今年我表演的节目是交通安全‘三句半’,我们已经排练一个多月了,就是用方言‘抖包袱’的形式,向村民进行文明出行‘土味’宣讲。”作为此次“村晚”的总导演兼演员,丁志强开心地介绍道。
群众做主角,乡村做舞台。19点,伴随着欢快的《龙年大吉》舞曲,笕川村“村晚”正式拉开帷幕,台下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礼堂门口还挤满了刚赶来的村民。
舞台上,灯光闪烁光束流转,村歌串烧、戏曲联唱、情景短剧、特色舞蹈等精彩表演轮番上演,村民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讲述着笕川村乡风文明新场景,热火朝天的气氛瞬间将年味“拉满”,赢得台下村民阵阵掌声。
“有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我们村的‘村晚’就能让年味浓起来!”看着现场热情高涨的气氛、听着村民此起彼伏的笑声,丁志强合不拢嘴。
笕川村“村晚”婺剧表演现场。
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丁志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参与“村晚”。
在丁志强看来,家门口的“村晚”点燃了乡村文化新活力,增强了村民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邻里关系更亲了、群众生活更美了、乡村文化更火了!
从村里很难找口干净的饮用水,到系列治水工程全面治理;从村民只能外出务工,到回村发展文具电商一条街;从百亩花海,到全省第一条环花海观光休闲小火车……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双向奔赴,笕川村获评“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特色精品村”“中国淘宝村”等诸多荣誉。
村庄美了,村庄富了,村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把文明乡风“种”进群众心田,笕川村用点滴实践奏响乡风文明曲。
“文化能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党支部书记施颂勤认为,村子能有今天的变化,文化建设是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文化建设对村庄发展的重要性,身为笕川村村委委员的丁志强同样深有感触。
考虑到自家小店位于村文化礼堂正对面,在村里“身兼数职”的“热心人”丁志强,一直想依托这家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村庄乡风文明多做些贡献。
了解到丁志强的想法后,2022年,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及时进店进行指导,通过统一标准化硬件形象提升、规范化运营服务设施、优化便民服务措施的有机融入,在丁志强的店里建成香溢红色驿站。
对于自家店里香溢红色驿站的功能定位,丁志强认为“乡村小中心”正合适。
依托香溢红色驿站,丁志强除了在店里提供热水、微波加热等基本便民服务,还增设了智慧学习、文化传承、党群议事等区域,拓展党建活动、为民服务、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经常来这里下棋、聊天,有时也在这里商量村里的大小事,及时解决了一些邻里纠纷,还可以在这里给自己测量血压……”自从小博士文体用品商店建好香溢红色驿站后,笕川村村民丁碧忠来这家店的频率更高了。
如今,在丁志强的精心经营下,这家店俨然成为了笕川村乡村文明的传播阵地。
这里承载了一批批具有乡土味、文艺范、运动风、网络感的“村+”文化实践,串联起了新时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笕川村村民团结一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希望小店真正发挥出小中心的作用,成为村民便利生活的重要空间、乡风文明的展示窗口,为我们村的乡村治理贡献一点点力量。”谈及对店铺的未来畅想,丁志强这样说道。
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乡村风貌焕发出新气象,笕川村民生福祉变得更有质感。
(本报记者 王林 通讯员 陈家琳/文 缙云县局供图)
搭上幸福“直通车”
2月1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店里时,李团芬一家围坐在饭桌上,吃着一大份热气腾腾的米线。
早上9点,团芬便利店门口放起了鞭炮,庆祝春节后第一天开门,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好生意。
团芬便利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小渔村中心地带,也是整个小渔村唯一一家卷烟零售店。
在便利店里,记者看到,一个个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字被贴在各个角落。十足的“年味”掩盖不住店面里的现代化元素——50平方米的店面中,摆放了两个LED大屏,里面播放的是关于小渔村和便利店的“专属”宣传片。屏幕一侧,是他们专为游客定制的印有当地特色LOGO的雪糕和冰淇淋。据李团芬介绍,这些都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产品。
便利店最中间是定制烟柜,60多个规格的卷烟被摆成不同的造型,满足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专柜旁边,则是当地的一些特产和日用品。
每天上午10点,51岁的李团芬会在手机上准时打开自己的抖音,进行土特产和网红产品的推介。除了与直播间的粉丝互动外,她也会讲一讲这几年小渔村和自己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以前的李团芬“做梦都不敢想”。
李团芬告诉记者,开店前,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整日与土地打交道。虽然勤劳,但仅凭种地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小渔村也开启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村容村貌实现了美丽蝶变的同时,区域经济也被点燃。
“看着曾经的乡亲们一个个开起了民宿、餐饮店,我就想自己能不能也学着做点生意。”李团芬说,经过认真考虑后,她决定开一家卷烟零售店。
开店以后,李团芬又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靓化了店面形象,用上了零售终端信息系统。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和扫码设备,刚开始使用时,既新奇又紧张。”李团芬说,客户经理得知她的情况后,每周都要过来三四次,专门指导她使用系统,直到熟练掌握。
小店经营走上正轨后,李团芬并不满足。她又让刚上大学的女儿教她玩起了抖音。
李团芬正在店里直播。云南昆明晋宁区局供图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这些东西,咱们做生意,也得紧跟时代潮流不是?”李团芬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展示她的自媒体账号。她说,只要一有空,她就会让女儿教她用抖音直播带货、制作小视频等,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店里的特产,介绍当地文化。
不仅如此,她还把店铺的非烟商品也都纳入系统进行管理,开启了移动支付,让小店向数字化转型。
在李团芬心里,她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而她小店的变化,也正是小渔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几年前,小渔村是当地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村民有一半以上外出务工。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扶下,小渔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大变样”。乘上地方发展的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里,小渔村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示范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做起了民宿、餐饮店、休闲帐篷等产业。
从团芬便利店出来,放眼望去,小渔村里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子错落有致,记录村落变化的墙壁和特色建筑仿佛在诉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游客三五成群,俨然一幅和美画卷。
“女儿刚上大学,家里还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家里的支出全靠这个店支撑。”李团芬说,村里和她情况类似的乡亲们还有不少,伴随着小镇旅游的兴起,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陆续多了起来,他们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过。
“没想到,我的小店现在也可以为自家的农特产品打广告了。新的一年,我想尝试的东西还有很多,相信一定会过得非常精彩!”李团芬笑着说,因为有这个小店,她们得以搭上幸福的“直通车”。
(本报记者 杜星霖/文)
千年古村展新颜
农历腊月二十九,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村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该村始建于南宋,是游客郊区旅游、品尝美食的热门景点,春节假期更是人流如织。
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大赤坎村品尝具有百年历史的叉烧排骨。从东南口进入该村中心路,远远便可看到远近闻名的肥仔强叉烧店。紧邻叉烧店的卓方商行格外引人注目,商行外墙上手绘的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醒狮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射下蓄势待发,好像随时会从墙上跳下来舞一场。许多游客上前“摸狮头开好头”,沾沾好福气,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卓方商行外观。
69岁的老板赵卓方已在此地开店35年,见到和记者一同前来的珠海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客户经理彭绍贵,他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在他身后,珠海市局(公司)为他免费更换的货柜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我卖了这么多年烟,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最初的手写版换成现在的打印版,我对烟草人有感情,因为他们对我是真的好!”赵卓方边熟练地用扫码枪为顾客购买的卷烟扫码边激动地说,“我店外墙上的醒狮文化艺术墙就是他们找人帮我画的。以前我对库存心里没数,是小彭手把手不厌其烦教会我使用终端机。每次看见他来,我总感觉是家人回来了。”
出了卓方商行沿中心路一路向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发现,整条街上15家零售店看起来一样却又不一样。一样的是,所有零售店的招牌统一以马尔斯绿打底配以白色醒目店名,店门统一张贴着非遗元素底纹的对联。仔细观察却又能看出不一样,每家零售店的对联内容各不相同,店内所展示的非遗元素也不尽相同。
看出记者的疑问,斗门区局(分公司)副经理吴少林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大赤坎村大力开展区级样板村建设工程,珠海市局(公司)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与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同向同行,扎实开展大赤坎村农网示范线路建设。
如何突出特色,在经济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农村“标杆终端店”的示范作用?珠海市局(公司)以文化为纽带,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非遗文化,采用“一店一非遗”“一店一故事”“一店一提升”的工作策略,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建设举措,集中展示了“烟草+非遗”的创新成果,在提高大赤坎村旅游竞争力的同时提高零售客户盈利能力。
去年11月,炳记便利店成为“20支”加盟店,顾客在购买摆着“20支”价签的商品时感到放心,许多种类的非烟产品供不应求。
记者拿出手机扫了扫炳记便利店门口张贴的非遗二维码,省级非遗鸭扎包的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跳了出来,让人忍不住走进店内了解更多。
走进店内,只见货柜上的商品被摆成鸭子的形状进行主题陈列,货柜上方的灯箱上是对非遗鸭扎包的详细介绍。老板赵炳强告诉记者,在烟草公司的建议下,他呼应店内非遗元素上架了鸭扎包礼盒,销量非常不错。
“以前我主要做批发业务,利润非常低。烟草公司帮我提升店面形象、拓宽增收渠道,我的营业额同比提高了35%呢!”赵炳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创建“跨界特色终端”、培养创业带头人是珠海市局(公司)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不断拓宽零售客户增收渠道的又一举措。
盈润商行老板赵子亮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大赤坎村开了一家食杂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有一次,他到十几公里外镇上的快递收寄点拿快递时,突然想到如果在自己店里增加快递收寄业务,不仅可以方便村民,还可以增加收入。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彭绍贵。随后,珠海市局(公司)主动联系当地邮政部门,将全村唯一一处快递收寄点设在了盈润商行。从此,赵子亮的生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收寄快递了。
店面整洁了、环境变美了、产品丰富了、收入增多了……如今,黄杨山下的大赤坎村,一家家农村小店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看着挂在小店门口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曳,记者相信,随着珠海市局(公司)扎实开展农网示范线路建设,这里的零售客户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必定更加红红火火。
(本报记者 王敏/文、图、视频)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