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泉市区出发,车行约半小时,便能抵达住龙镇住溪村。澄澈的乌溪江水沿村而过,四周青山连绵静影沉璧,一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景图。
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住溪村红军街上的民宿夜夜灯火通明,身着红军服的游客围着篝火,听村民讲述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浙西南革命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静静流淌。在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住溪村,亲近山水之趣与感受红色记忆浑然一体,原本并不起眼的深山小村,也因这一抹别样的红而声名鹊起。
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浙江龙泉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做好与地方农村发展政策、措施的衔接与协同,有力将农网建设与红色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现代农网建设打造成“民心工程”,为乡村小店店主增收致富激活了“新引擎”。
“小店+民宿” 解锁流量新密码
住龙驿站老板张小云自2016年返乡创业,跟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毅然投身到了民宿经营中去。为了让“客流”变成“客留”,张小云将优化客户服务作为提升民宿流量的密码。
“一家民宿能否长期引流,关键还是看服务。”楼上是民宿,楼下是店铺,如何改善店铺形象,提升小店的服务水平成为了引流的关键。
做好农网建设极为关键的是改变以往农村小店相对脏乱的形象。经过与客户经理的实地沟通设计,不仅对店铺进行了便利风格的改造,还设计了具有住龙红色文化特色的门头,安装了统一的背柜,设置了住龙农产品销售专柜,整店“颜值”瞬间有了大提升,前来购物的游客也变得络绎不绝。
图为住龙驿站老板张小云(左一)讲述住溪村红色故事。 郭正文摄
此外,为进一步延伸便民服务的触角,张小云还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在店铺内建设了“香溢红色驿站”,小小的柜子上,杯子、雨伞、充电宝、应急药箱等便民工具应有尽有,为周围的村民、快递员、游客等提供了周到的暖心服务。同时,为了更加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红色驿站还提供免费寄存行李,大大便利了部分游客的游览和参观。
图为“香溢”志愿者为村民量血压。 郭正文摄
正是这样悉心的服务,让来往的游客频频竖起大拇指,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乘数而上 拥抱数字新蓝海
眼看着县城的零售店通过建设现代零售终端,用上数字化的经营设备,经营面貌大为改善。位于住溪村老供销社旁的兴泰隆超市老板叶传元也萌生了转型的念头,心想让乡村小店也乘上这阵“东风”。
龙泉市局工作人员为兴泰隆超市重新规划店内商品布局、安装上双屏机和刷脸支付设备,村里的小店“摇身一变”也成了一道风景线,叶传元对于这些数字化的经营设备也很快就上手了。
“不仅收银方便了,刷一刷就能到账,而且每月还能收到经营指导书,小店经营怎么调整,屏幕上点一点就能知道了。”叶传元说道。
同时,龙泉市局还为农网小店着力构建“卷烟+多元经营+增值服务”盈利模式,既为兴泰隆超市引入了体彩经营业务,不断拓宽小店的盈利维度,还在店门口设置了返程物流点,利用卷烟送货车返程空载送货车为村民提供公益物流捎带服务,截至目前,龙泉市局已为群众提供了包括香菇、木耳、高山茶等农产品,红色文旅用品,青瓷以及留守儿童日常用品捎带在内的返程服务,帮助村民节约物流成本,助力村民实现增收7万余元。
沉浸体验 打造“出圈”新玩法
“这几年,镇政府和村党委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整体村镇建设,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很多人都喜欢在店门口这个‘红心’网红桥拍照留影。”零售客户叶芳兰说道。
叶芳兰的红心小店位于住龙镇网红桥桥头,为了将店铺改造同红色文化相融合,龙泉市局工作人员为小店创新设计了专属的红色文化墙,这面小小的文化墙将一个个红色故事串联在一起,让这家店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终端”。
图为村里老党员热衷到红心小店阅读。叶余青摄
此外,红心小店在经营内容上也有了拓展。商品柜上从“香、纸、烛”换成了更具文化特色的红色商品——红军帽、红军服、红色书籍、党旗、党徽、文创产品等,并相应地提供红军服、红军包出租拍照业务,红色文化在这家小店里显得格外浓厚,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打卡”。
在住溪村,这几家农网小店功能上相互补缺、服务上互为补充,全面提升了往来村民与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
红色文化,历久弥新,一条红色旅游之路熠熠生辉,这些农网小店现已经成为了住溪村打造红色旅游“金名片”道路上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