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顾客跟我说,明知道那家店的蔬菜比较便宜也还新鲜,但我还是愿意到别处去买,因为不想看到那家店主的脸,好像别人欠他多少钱一样。有的顾客跟他讲价,他的嘴脸极不友善,动不动说:“我是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我是赚钱不是发钱”。这家店之后的生意惨淡可想而知。
做生意做的是人心。生意,人心在,生意在,现金在,底气就足。这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难以做到。因为他们没有明白一句话:生意即善意,善意即生意。火爆的生意是店主与顾客间善意的双向奔赴。
一则暖新闻引发的思考
有一条短视频近日火爆全网,说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小朋友,刚出店就不小心打碎了罐头,暖心的店主看到,立刻回店免费补送一瓶。店主表示,“12块钱不多,不希望小朋友伤心”。
在评论区,网友们直呼“太温馨暖人”,评价“这个老板不简单,有格局”“会成为他永远的顾客”“12块钱买到了一家人乃至一个小区人的心”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暖心商家。
一个心地善良的店主,总会为顾客多着想。看到小朋友打碎了罐头,不是不管不问,而是第一时间去安慰,并付出行动去补偿他,而不是考虑这样自己会赔多少钱,是一种质朴仁义的体现,赢得了大家的信赖,人们会对这家店印象深刻,小孩一家会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再来购物,其他顾客也会为能够和这样的店主打交道,到这样的店里来购物而感到心情愉快。
这件事提示我们零售户,顾客服务应该做到顾客消费的每一个节点,做好换位思考,具有同理心,对顾客进行家人、朋友式的温情关怀,感动顾客,温暖顾客。要真正把顾客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处处为顾客着想,时刻为他们提供方便,让顾客能感受到消费环境的温馨。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一位顾客来买烟,观察到他没有带火机,我们可以顺手赠上一支,这让他怎么会不感动呢。还有的来买整条的烟,言明要去送礼,那我们就把精致的礼品袋奉上,让他更有面子。
进淄赶烤的热潮
前段时间,进淄赶烤的人数不胜数。几千公里的奔赴,人们真的只是想去吃那顿烧烤吗?其实人们是去感受那里人文气息的温暖,感受那里烟火气息的温馨,感受那里的民风的真诚、朴实,感受那种人性的美。说到底,淄博吸引人的地方,是烧烤三件套背后,对游客的关爱和善良。
淄博的善良,在其爆火后写的两封信中表露无遗。一个是《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一个是《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两个都讲到了齐文化的开放包容之心、大气谦和之风,真诚地赞美游客,请他们提意见建议,为可能出现的不周之处提前抱歉,同时不断优化自身,倡议让利于客,坚持诚信守信互信,依法规范经营,杜绝欺诈行为,倡议让路于客,科学规划出行线路,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尽量减少扎堆拥堵,等等,做足服务游客的准备。
这些服务一下点燃了游客到淄博的激情。大家在享受淄博善意的同时,也用善意回报着这座城市。大家为那些点点滴滴的善意所感动,纷纷拿起手机转发、评论,让这份感动传遍全网。大家纷纷喊话这里的文旅局长,把淄博推上顶流......
我们零售户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自始至终的善意总会迎来回报。这个善意一个是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不售卖假冒伪劣商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再个是视客为友,格局放大,把赚钱的心思放到后面,把满足顾客需求放到前面。以一片真情真意对待顾客,总会温暖到对方,让对方在感动中来购物,让生意在善意中完成。
善意都在细节里
有很多零售户说,我也很善良啊,但没有换来顾客的心。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抓住细节,没有通过细节来抓住人心。
讲一个反面例子。一位零售户爱上广场舞,在店门口组织一群人来跳,原本以为不但锻炼身体,还能聚集人气。但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有的顾客告知内情说,看你们跳得那么起劲,一来怕打扰你;二来跳舞的都是熟人,还得打招呼,麻烦;还有就是有的人怕吵,喜欢找个清静地方买东西。
旺盛的人气确实能带来一些生意,但同时也能“吓跑”一些顾客。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他把跳舞的队伍带到几米以外的一家晚上不营业的维修店门前,给自己的店门前留出了宽敞的地方。慢慢地,晚上进店买烟的顾客多了,偶尔也会有过路的顾客停车买东西。考虑顾客的感受,是一种细节的表现。
有卷烟零售户将真假烟区别做成挂图,并在顾客微信群推送,这个细节让顾客很受益,也增加了卷烟销量。还有的零售户将自己的店铺打造成爱心门店,放置了打气筒、针线包、雨伞等物品,方便顾客需求,这种善行也成为细节服务的一部分。
总之,只要你有心用心去做,就会处处赢得顾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