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工厂物流效率与创新能力,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物资配送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交流共学、技术共创、成果共享为指引,发挥先进技术应用、创新技术攻关、物流人才培养三大作用,为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物流技能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上下”同步,打造人才队伍之基
物资配送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汇聚了来自电气、机械、烟草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劳模、工匠,跨越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吸引青年员工、电气爱好者、电气维修工等积极参与,鼓励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蒋工,这个培训您也来参加啊。”物资配送部青年员工周子航,看着面前这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维修工匠蒋林。蒋林笑着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与坚定:“活到老,学到老嘛。行业发展得太快,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不多学习怎么跟得上节奏?我们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分享给别人,让更多同事掌握它。”
在工作室里,这样的对话屡见不鲜。师徒之间,前后辈之间,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学习的动力。新进员工在这里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竞赛团队在这里进行赛前培训磨砺技艺,力争在各项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在岗员工在这里进行技术技能训练,不断拓宽自己的技术视野和实战能力。
图为工作室成员开展内部交流 周范军摄
“内外”兼修,锤炼人才队伍之能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组织一系列内部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向多能拓展。通过EPLAN电气设计实务培训,掌握电气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设计效率与准确性显著提升;通过KUKA机器人培训,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流程,为智能化生产打下基础;通过Factory I/O虚拟仿真工厂的学习与应用,实现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生产流程,提高应对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为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物流先进技术,工作室积极邀请外部专家授课。上海克来机电公司的专家教授亲临指导,深度讲解KL-YL2020自动装车机配套智能装箱软件建模工具的原理与使用教程,涵盖日常操作、异常处理、科学建模方法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作室下设创新技术应用、管理技术改进、设备实施改进、岗位技能培训、烟叶养护技术五个工作小组,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分享比赛经验,讲析技术文件,简述实操流程,反思不足、汲取教训、持续改进,团队经验不断积累,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2024年底,工作室成员马俊桃荣获第一届行业烟草仓管技能比武一等奖。
图为工作室成员调试运行X-Y绘图机场景 周范军摄
“学用”结合,彰显人才队伍之效
在针对箱装产品包装追溯标识在线读扫码装置的升级改造项目中,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充分展现其创新与实践能力。该厂原有的在线读扫码装置受限,仅支持条形码的识别,而箱装产品上的追溯标识使用的是更先进和复杂的二维码格式。这一差异使得现有的扫码设备无法直接读取追溯信息,给生产流程带来了诸多不便。
“要是能将二维码转换为条形码就好了,这样既不用大规模替换设备,也不用增加额外的硬件投入。”成品维修工刘林喃喃自语,一旁的技术员周范军意识到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说干就干,他们没有盲目地寻找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深入分析问题,反复研究现有的扫码设备和技术,积极探索可能的改造路径。
经过多次的试验和验证,他们发现使用SICK_lector652读码器,可以支持输入二维码标签,通过数据格式转换,输出条形码信息。这一发现不仅极大地减少了物流电控软硬件的改造范围,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更为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构建“上下”同步的人才培养机制、“内外”兼修的技能提升策略、“学用”结合的实践应用模式,常德卷烟厂物资配送部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正持续焕发活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着力培养一支懂业务、明原理、精操作、通技术、善创新的物流人才队伍,不断探索物流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