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搏中进取,在沉默中坚守,在热爱中绽放!
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善于钻研、精雕细琢,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呵护中式卷烟品牌发展;年复一年坚守田间地头,解决烟农急难愁盼,让种烟更轻松、更赚钱……
烟草行业科技工作者争做烟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以奋斗之姿跨越艰难曲折,以拼搏之姿积极拥抱科技浪潮,以科技创新之光照亮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之路。
今天,让我们逐光而行,再次一睹烟草行业科技工作者的风采,探寻支撑他们不断向前的力量。
敢为人先
以不畏艰难的坚韧品格勇攀科技高峰
科研如探险,过程中充满着未知和曲折,要有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勇气,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
周文兵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云南玉溪市局(公司)云南峰芒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文兵,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
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的成功突破,开辟了烟草花叶病防治新途径。2018年至2024年,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在云南烟区累计示范应用122万余亩,有效控制了田间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累计挽回田间因病毒病带来的烟叶损失6.56亿元。
以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为代表的生防技术研究突破性地走出了一条研究、生产、推广应用的生物防治新路子。2019年至2023年,僵蚜产品累计推广面积4625.99万亩,覆盖全国9个省市,实现烟草科技成果立足云南走向全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393.70万元。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一项项科研成果被认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荣幸。”工作以来,周文兵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地市级奖励6项,获授权专利30件。2023年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
李晓刚
“技术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这是福建中烟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晓刚心中一直坚守的信念。
深耕物流技术和装备领域,李晓刚凭借着先进的技术理念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创造了诸多不俗的成绩。
他主导实施的“精品‘七匹狼’卷烟专用生产线”等重点工程项目,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5G+MEC、视觉AI等前沿技术在烟草行业应用,实现了效率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更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奔涌。作为行业网信战线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吉林辽源市局(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蒋光学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掌握和运用数字化转型之“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7月,他牵头成立了辽源烟草数字化管理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开展低代码开发和数字看板制作等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应用。目前,自主研发的辽源烟草数字化创新孵化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开始逐步打通各业务条线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促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某一领域攻坚克难、持续发力。行业科技工作者中,这样的“痴人”还有很多。
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陕西中烟20余款卷烟产品研发的王芳,刻苦钻研练就一流技能的王燕朋,积极开展新型烟草制品研究的黄光莉,潜心钻研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顾钢,主攻“数智化包装设计”和“绿色低碳烟用材料”领域的李雪,负责10余项信息化项目在行业落地实施的杜运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业科技工作者不怕失败、反复求证,力争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在原始创新上取得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默默耕耘
以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追求尽善尽美
坐得住“冷板凳”,攀得上“新高峰”。科研是枯燥的,行业科技工作者以奉献为“灯”,照亮科研的道路,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颜培强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黑龙江省烟草公司哈尔滨烟叶公司生产管理科科长颜培强,不怕吃苦、勇于担当,20余载扎根于白山黑水,奋战在烟叶生产一线。
他积极开展烟草清洁生产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了哈尔滨烟区物理诱控、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推进农用机械研制与推广工作,致力于开发“能用、好用、耐用”的农用机械;开展黑龙江特色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与开发,显著提高了黑龙江烟叶可用性,上等烟比例逐年提高。
“虽然非常辛苦,但我乐在其中。”广东中烟技术中心化学研究所所长陈森林,在烟草化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15载,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以服务产品为目标,助力“双喜”品牌高端突破。
他组建了陈森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打造“独特烟草本香”为核心任务,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烟用香原料自主核心研发和生产技术体系,助力广东中烟逐步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产品生产的工程化产业链,有效消除了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堵点,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他起草制定了多项行业安全性标准,在烟用材料安全性评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行业专家评委,参与评审行业科技项目和标准项目,为提升行业科研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指导老师,承担起培养科研人才的重任,多次成功指导学生和博士后完成科研项目,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作出了显著贡献。
“做学问要以兴趣为支撑”,宁夏银川市局(公司)副调研员张亚平将“堵点”作为“发力点”,不折不挠、拼搏奉献。
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为企业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作为行业管理诊断和精益管理专家库成员,多次担任行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评审组组长,为商业企业管理诊断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了烟草科技事业发展甘于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
吴达
16年来执着烟叶调制工艺技术领域的杨懿德,在烟草化学领域深耕20余年的吴达,积极打造辽宁烟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刘海冰,理论扎实、技术精通、勇于实干的烟草物流技术专家司宝群,17年奔波在农业科研一线的张国,常年扎根基层、服务烟农、助农增收的何晓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群默默无闻的行业科技工作者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故事,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向光而行。
不负韶华
以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绽放青春风采
青春热忱化作探索动力,拼劲闯劲点燃创新星火。在行业科技创新队伍中,不乏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他们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在正好年华投身行业创新。
廖宇
从武汉大学与耶鲁大学联培博士到湖北中烟技术中心工程师,“90”后廖宇初入职场,便坚定了钻研绿色低碳领域的决心。
为了做好项目,哪里有展会他就去哪里,从100多种新型绿色低碳材料中,探索出无条盒素包薄膜等技术;缺少碳足迹核算方法,他牵头承担国家局重点项目《基于绿色低碳烟用材料的卷烟产品绿色设计研究》,核算出材料优化、技术改进后带来的环境效益。
时光不负追梦人。如今,无条盒素包薄膜技术已应用于7款“红金龙”卷烟产品,单箱卷烟节省250张条盒、降低成本约200元。
杨佳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湖南烟草科学研究所“85后”高级农艺师杨佳蒴的科研座右铭,一路伴随他深耕雪茄烟叶生产技术体系、自育烤烟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植烟土壤保育等领域。
困难面前,他选择坚守。杨佳蒴作为项目主持人开展重大科技专项时,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他一人驻点云南,重复着“田间取样,邮寄样品,补充液氮干冰,医院测核酸做备案,返回田间继续取样”的工作,与当地烟农结下了深厚友谊。
路遇阻碍,他钻研攻关。积极参与湖南雪茄烟叶开发重大专项,走访全省各地调研,请教生产技术,带领团队开发出雪茄烟叶低温真空回潮技术,制定湖南雪茄烟叶农业发酵技术标准,提出湖南雪茄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并培训指导茄农队伍,擦亮湖南雪茄“湘雪”品牌。
怀抱解决烟农急难愁盼的一腔热忱,江西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勇投身烟叶烘烤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
智慧烘烤高效便捷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他曾长期守在烤房边,有时整日整夜观察记载,有时冒着四五十度的高温钻进装烟室取样,熬红了双眼,手烫出了水泡,只为获取一手数据,助农解决一线问题。
“烤给烟农看,带着烟农干”。刘勇主动走近烟农,在实操互动中讲解烘烤要点,帮助烟农烤出质量更佳的“黄金叶”。真诚付出换来了烟农认可,最开始“年轻人不像有经验”的质疑消失无踪,如今大家见到刘勇都会主动迎上去叫一声“刘老师”。
年轻人锐意进取、敢想敢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行业重要科研攻坚中挑大梁、担重任。
谭效磊
冯汝康
几乎跑遍烟区8000多个烟房的高级农艺师谭效磊,获得2023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优秀应用案例的高级工程师冯汝康,助力企业实现单体香原料100%可知可控可替代的工程师田雨,致力于烟草化学和数字化研发相关工作的蒋佳磊,将科技成果融入烟田的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韩小斌……
许许多多“85后”“90后”潜心研究、倾力奉献,行业科技工作者“新生代”如同涌动的后浪,成为行业自主创新生生不息的力量。
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烟叶生产一线,到乡村振兴前沿,到处都有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精彩故事。虽然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有勇于创新、敢闯敢干、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创新之光,照耀着每一个奋斗者脚下的路。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创新故事,仍在书写;烟草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