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烟草研究院有8件发明8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授权号为ZL202010147060.1的《一种制丝过程中甘油的添加工艺》,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在滚筒干燥尾部添加甘油,避免了干燥过程中甘油的干燥损耗,解决了后续过程水分、温度较低一次加入甘油难以吸收,并减少了后续除杂过程中造碎问题。
授权号为ZL201811104625.7的《一种二氯喹啉酸半抗原与抗原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授权日为2021年10月26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该发明产生的抗体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用于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和胶体金试纸快速测定法,从而实现食品及植烟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快速检测。
授权号为ZL201810538377.0的《一种香豆素半抗原与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3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制备的抗原呈现出特异性的香豆素抗原决定簇,通过免疫动物可制备香豆素单克隆抗体。产生的抗体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可用于制备检测香豆素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从而实现烟草、香精香料及食品中香豆素的快速检测。
授权号为ZL201811009522.2的《一种全长转录因子酵母单杂交文库的构建方法》,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3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所提供全长转录因子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方法,是对现有构建方法的进一步综合性改进,具有转录因子阳性筛选率高、筛选准确性高、所构建文库质量高等优点,节省构建时间和构建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授权号为ZL201811009521.8的《一种全长转录因子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方法》,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3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所提供全长转录因子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方法,是对现有构建方法的进一步综合性改进,具有转录因子阳性筛选率高、筛选准确性高、所构建文库质量高等优点,节省构建时间和构建成本,因此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授权号为ZL201811104565.9的《一种检测二氯喹啉酸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授权日为2021年11月16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发明提供的试纸条和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能够实现对大批量样品中二氯喹啉酸的快速检测和现场监控。
授权号为ZL201811389355.9的《一种烟草甲饲养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饲养方法》,授权日为2021年10月15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的装置针对烟草甲的饲养工作特定设计而成,通过饲喂条件、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分离方式的调整,较好保证了烟草甲的羽化成虫率,避免了对于虫体的额外伤害,较好提高了成虫的分离收集效率。
授权号为ZL201811389386.4的《烟草甲饲养分离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雌雄成虫分离方法》,授权日为2021年11月9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该发明的装置针对烟草甲的饲养及分离工作特定设计而成,通过饲喂条件、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分离方式的调整,保证了烟草甲的羽化成虫率,避免了对于虫体的额外伤害,较好提高了雌虫、雄虫的分离收集效率。
授权号为ZL202120114427.X的《一种吸力式微型种子无菌点样笔》,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
授权号为ZL202120566059.2的《一种弹夹式“鲜烟半叶”采收器》,授权日为2021年11月30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郑州嘉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号为ZL202120699827.1的《一种提升生物酶发酵后片烟感官品质的装置》,授权日为2021年11月9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
授权号为ZL202121074530.2的《基于弯管稀相输送高速成像的烟丝实时监测装置》,授权日为2021年11月12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
授权号为ZL202121005502.5的《一种卷烟空筒制备仪》,授权日为2021年11月9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郑州嘉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号为ZL202120792664.1的《一种用于烟丝含签检测仪的进料装置》,授权日为2021年11月30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北京紫东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号为ZL202121603569.9的《一种叠加式微型测力传感器任意点标定装置》,授权日为2021年11月26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授权号为ZL202121330896.1的《一种便携式多片植物叶片打孔取样装置》,授权日为2021年12月3日,权利人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和郑州嘉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2021年郑州烟草研究院已获得96件发明专利74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