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车间高级技师王华为徒弟进行讲解
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卷烟厂可谓是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了。声名显赫不仅是因为工作室成员拥有“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工匠”等一系列头衔,更关键是工作室在工厂打造行业“一流优秀重点卷烟工厂”的征程中扮演了扛大旗、担重任、传帮带的重要角色。
旗帜引领“当先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室成立12年以来,在公司发展、工厂改革、车间创新的进程中争当先锋,创新成果遍地开花,先后涌现“快换式联轴器”“小包玻璃纸成型窗设计及改造”“ZB47包装机防止烂烟包进入并损坏设备的装置设计”“研制新型ZB416烟包合并器稳定辅助装置”等50余项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更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为减少烟支刺破,提高烟支物化指标稳定性,并改善烟支吸味,需要对烟丝来料进行梗丝分离。”副主任工程师潘锋介绍说道。“原来的梗丝分离系统一分钟剔除量达到150克到180克,每天的剔除量可达几百公斤,从保证烟支质量上来说无可厚非,但剔除梗丝中有部分是可用烟丝,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既要保证梗丝剔除干净,又减少可用烟丝浪费,工作室成员从梗丝分选回收入手改造,新系统经过两次筛选、分离,清除烟梗及杂物,烟丝回用率达到70%,既提高了烟丝纯净度,又显著降低了烟丝浪费,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00万余元。
2021年贵阳卷烟厂引进了ZJ119-ZB416国产超高速卷包机组,全新的设备开得并不顺利。为解决烟包合并器堵塞,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秉持服务一线、服务设备、服务操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工作室成员积极钻研新设备维修调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创新性改造,研制出了新型ZB416烟包合并器稳定辅助装置等多项创新成果。这一系列努力使得2023年度贵阳卷烟厂的ZJ119-ZB416国产超高速卷包机组的运行效率跃居全国前三名。
攻坚克难“打硬仗”
主动去挑最重的担子,主动去啃最硬的骨头,主动去接最烫的山芋,是对工作室最生动的描述。
“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始终紧紧围绕公司大计、厂之大计开展工作。”卷包车间主任曹俊充满自豪感地说道。“工作室成立12年来,秉承‘负责任、重执行、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技艺传承、攻坚克难、技术创新的目标定位,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服务设备的工作作风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10#机组生产的是我们的明星产品‘贵烟(跨越)’,作为细支卷烟,其烟丝填充量原本就比较少,出现空头问题尤显严重。为此,由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并建立起‘立销案’制度,由操作人员判断,问题彻底解决了才能结案。”工作室成员潘锋介绍道,“经过近5个月的不断探索攻关,我们最终解决了10#机组空头率高的问题,空头剔除率由原来的3%降到了0.3%左右。”
“克服‘老大难’的疑难杂症就好像升级打怪一样。”这些一件件难题、一块块“硬骨头”就这样被工作室成员逐渐攻克,每一组稳定运行的设备背后,都留下了他们夜以继日的辛劳。
新老接续“成摇篮”
搭建好平台,把人才引进来。“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卷包车间修理工培养的摇篮。”车间主任曹俊说道。工作室提出“维修培养前移,储备维修人才”,打开渠道,将急需的人才“引”进来。工作室依托院校基地进行培训,充分发挥贵航技校实训基地的优势,为维修、操作人员开设了“钳工培训”“机械基础培训”等专题培训,为卷包车间源源不断的注入技能人才的蓄水池。近五年来,卷包车间共派遣70余人到贵航技校培训,已输送机械类、电气类维修人员16人。
创造出机会,让人才走出去。工作室每年都会派遣成员到上海烟机厂、常德烟机厂、许昌烟机厂进行学习交流,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工厂内部进行再培训,使全体员工能够接收到最新的、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为职工技能提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孵化出成绩,助人才终成材。十多年来,工作室为车间培养出了高级技师5人、设备修理技师12人、维修电工技师5人、设备技术员5人、设备高级修理工26人、操作技师6人。其中,青年职工王京钱、张怀浩分别获得了2023年“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决赛一等级和二等奖。
2024年,贵阳卷烟厂挂牌成立了两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分别由工作室成员赵亦丰、王华高级技师领衔,而这两位师傅,就是贺思建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优秀人才。
未来,工作室继续秉承初心,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以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解决疑难问题为切入点,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技术创新,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为推动贵阳卷烟厂打造行业“一流优秀重点卷烟工厂”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