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动力车间作为能源保障部门,负责向全厂提供水电气汽,是蚌烟的能源心脏。动力车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节能减排探索,挖掘工艺节能新潜力,紧扣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两个关键词,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恪尽职守抓关键
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动力车间中控操作工发现空调KZS2频繁因温度超上限报警,且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6-11月控制贮叶间、预混间高温高湿的5#空调室蒸汽用量高于其他普通需求的空调室,存在能源浪费。车间迅速召集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
经过分析,由于公司进一步改进制丝工艺标准,5#空调室三台空调原设计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工艺标准的温湿度要求。5#空调室采用蒸汽加湿,且没有安装表冷器。当湿度低时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蒸汽加湿,但是由于蒸汽热值大,在加湿过程中同步升温,此时又需进行制冷降温,造成了加湿与制冷过程的相悖。如能优化5#空调室加湿系统,势必可以满足公司发布的新工艺标准并且大大减少蒸汽用量,同时达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调研,车间发现等焓加湿符合5#空调室的特殊需求,市面上主流的等焓加湿设备为二流体加湿、高压微雾加湿与湿膜加湿。车间立刻与相关厂家联系,摸排合适的加湿系统。经过了解,二流体加湿系统原理是利用空化作用将水雾化达到加湿目的,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空压动力。但空调室并不具备空压条件,如再增加空压系统违背了本项目节能降耗的初衷。高压微雾加湿系统的加湿面积大、能耗低,但是需要高压气泵,且对水质要求很高,浑浊的水源易导致喷嘴堵塞,造成加湿“白粉”现象,综合计算其运行成本较高。
湿膜加湿系统可用自来水进行加湿,成本较低,且较稳定。其原理是让干燥的空气通过湿膜材料,水分子充分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形成湿润的空气,同时,在空气的焓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空气的湿度增加使温度下降。但缺点是加湿量较小,体积与前两者相比较大。
协同合作克难题
经过车间技术人员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最终根据膜湿加湿技术原理,结合组合式空调器实际使用状况,决定采用湿膜加湿系统与原有蒸汽加湿结合的加湿方式。在保留原空调箱中结构的前提下加装湿膜加湿系统,构成以湿膜加湿为主,蒸汽加湿为辅的加湿模式。用蒸汽加湿补足了湿膜加湿量小的短板,运用等焓加湿特性同时满足了湿度与温度的要求,这也是行业内首次采用湿膜加湿系统。
由于5#空调室在制丝车间顶层,楼层较高,虽设有吊装葫芦,可加湿系统部分组件尺寸远大于吊装葫芦口径,无法借助工具进行运输,只能运用人力从楼梯搬运。车间员工协同合作,把组件手拿、肩抗地运输了上去。由于加湿系统在空调箱体顶端,需要登高作业,且要在原有设备阀门上进行改造,空间十分有限,这无疑增加了作业难度。经过车间维修工、电工与设备厂家两个多月配合施工,湿膜加湿系统终于交付,最终改造结果同时满足了使用需求、便于检修、美观等要求。
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由于湿膜加湿系统为后期加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湿膜加湿系统的自控与原集中控制系统逻辑冲突的现象,发生控制紊乱,导致部分阀门开关异常。车间立即与湿膜加湿厂家和原集中控制系统厂家取得联系,进行三方协调。经过与厂家多次沟通和现场调试,程序编辑人员对两个系统的逻辑进行了优化,使二者程序达到融合,电气维修组对部分部件进行更换,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
行之有效硕果累
改造后,2022年8-11月平均蒸汽耗用量由2021年的178.96吨变为120.99吨,同比减少32.4%,节约约19.6万的蒸汽费用。根据蚌埠地区的气象条件结合等焓加湿计算,得出节约12万左右的制冷费用,年节约总能耗约31.6万元。
对于湿膜加湿系统的探索过程,只是动力车间众多节能降耗项目中的一个,它是动力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尝试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动力人敢为人先,以创新的思维不断寻找更优解,把车间工作落到实处。
动力车间始终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为己任,坚持补短板促提升;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用创新的思维寻求降本增效的新途径,锻造技术改造“金刚钻”,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节约能耗,为促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