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烟昆明卷烟厂成型车间,有一位大家公认的“妙手”,他叫陈瑞军,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机修工。
陈瑞军自1995年分配至成型车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操作过多种机型,练就了过硬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临危受命在零经验的情况下,加入了新设备的组装调试工作,并且带领团队鏖战7月余攻克了此种机型的多项技改项目,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工作中的陈瑞军。
2019年,为保障生产需要,昆明卷烟厂引进了两台生产中空滤棒的新设备。在此之前,生产所用到的滤棒均需外购,成本较高且受制于人。两台设备如果能顺利投产,就能解决这一短板,而此种机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该厂首次引进中空滤棒生产设备,意味着既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无案例可查询。生产任务迫在眉睫,陈瑞军临危受命从零开始,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始了组装工作。才刚开始,程瑞军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两台机器的制造商是德国企业,所配套的产品说明是全英文的,甚至有些专业术语连查字典也不能直观地翻译其意思。陈瑞军凭借自己多年维修其他机器所总结出的经验,举一反三,通过比照零件实物和产品结构图,顺利完成了设备安装工作。随后他又紧锣密鼓地加入了调试工作,得益于对各组件的熟悉,调试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地保障了滤棒供给。
两台设备投产一段时间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中空滤棒是通过高温蒸汽定型,设备原是将多余蒸汽直排于空气中,蒸汽遇冷凝结的水滴不仅会流到地面造成地面湿滑,有一定安全隐患,还有可能污染滤棒成品。陈瑞军发现,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多余蒸汽通过管道外排,会有冷凝水回流的现象出现,存在较大质量隐患。通过多次试验,他提出了多余蒸气二次冷凝方案,成功解决了此项问题。
此外,随着产量增加,其中空棒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生产计划需求,相关人员需要经常加班加点保障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车间统筹部署下,提升中空棒产能改造计划提上日程。陈瑞军接到任务时就想到,这不仅仅是改变控制程序中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需要随之改动的还有蒸汽发生器电控、蒸汽排放系统、成型芯棒等10余项攻坚改造,在保证产品质量、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让机组平稳高效地运转才是关键。
在提升产能过程中问题一个个出现,陈瑞军就带领团队一个个解决。经过七个多月挑灯奋战、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从实现产能提升12.5%,再到目前提升25%。如今此种机型相关改造技术更是申请了专利,陈瑞军再一次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