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技能队伍综合水平、加快培养“创新+实战”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近期,河南中烟依托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精心谋划组织第二届劳动和技能竞赛。南阳卷烟厂作为承办方,在备赛竞技的过程中,全员目标一致、凝心聚力,走出了属于南烟人的担当和精彩。
全面部署,集结众智众力
接到通知后,南阳厂制丝车间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班子和工作室骨干召开专项部署会,组建竞赛团队,制定训练方案。“我们有实力、有信心!一定要集全车间之力、集全员智慧,承办好这场比赛!”车间主任在部署会上鼓舞士气、提供全面支持。
面临人手不足、缺乏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等重重挑战,制丝车间克服种种困难,在人员协调问题上综合考量安排,力求参赛人员能够不受干扰,全程脱产训练,集中精力备赛。
在教练团队配置上,全面发挥车间高技能人才的带头指导作用,由公司首届“五好师傅”、金叶大工匠崔岩,中原大工匠、公司首届“金叶工匠”鲁中甫和高级技师、豫宛大工匠魏新峰三位副主任技师组建成制丝“最豪华教练团”,亲自给予选手教授指导。
图为竞赛前专项部署会现场
在参赛选手配置上,车间选择一名带队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维修副班长作为团队负责人,与2名研究生电修工、1名机械专业本科生一起组建成了制丝“最强选手团”,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给予能担当、肯吃苦、勇钻研的年轻人更高更大的实战锻炼平台。
在训练时间安排上,为了保障所有兄弟厂参赛选手的训练时间,车间充分考虑各厂训练需求,在比赛前的最后半个月,主动把早8:00-18:00的黄金时间段留给兄弟厂,而南阳厂制丝车间选手则利用凌晨和晚上的时间,起早贪黑、加紧训练。
为了更好地完成比赛,制丝车间根据选手训练情况定期开展一周一次“总结复盘会”,制定AB方案,采用“逐个击破、重点攻坚、持续关注”的方法,前期由“师傅领路学”到后期的精准化提升,“缺什么补什么”,集总体规划、编程指导、机械组装于一体,将“全局性、纵深化、一体系”贯穿训练始终,整体协作更强、效率更高。
寻求突破,挑战自我极限
时间紧,任务重。最开始的时候,竞赛设备尚未安装齐备。大家不等不靠,采用分步细化、能训则训的备赛思路,依托现有资源,自行在笔记本上编程训练,在操作间机械拆装,争分夺秒、提升技能。
除了动作的规范性,速度可以说是竞赛的重要指标。选手们日复一日的训练,大部分时候都能在50分钟内完成。然而,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成了大家的心愿和难题。训练达到了第一个瓶颈,大家静下心来,进一步规范动作、加强协同,将时间减少至45分钟左右,却很难再突破了。
教练和选手们都沉默了,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不服输的光芒。
“咱们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选手曾庆立咬紧牙关、握紧拳头说。
“我们不能一味训练,还要静下来思考!”崔岩和鲁中甫的观点一致,“流程再优化、分工再高效,速度突破不是不可能!”
图为赛前规则解读会现场
说干就干,当天实训取消,集中召开论证会,对比赛内容的程序流程、人员分工协作等进行全面、细致入微地再梳理,复盘既往,优化流程,一个更加合理高效的方案应运而生。
30多个昼夜,200余次地反复练习,一个个推翻重来的过程,“量”的累积,终于迎来了“质”的蝶变。45分钟、42分钟、40分钟……一遍遍追赶、一次次加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终,团队达到了37分钟的最好成绩。大家承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一路辛苦却快乐着,拼搏又幸福着。
沙场迎战,淬炼热血真金
实操当天,清早8时,活动负责人讲清规则明细,各厂领队现场抽签,选手们各就各位、准备就绪,蓄势待发。
作为第一个上场的团队,南阳厂四位选手精神抖擞,四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吼出了内心的呐喊:“加油!”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选手各就各位,开始与时间赛跑。组长李章纪立即拿起薄膜阀开始拆卸部件,搭档曾庆立目光专注,二人密切协作,分工拆卸、清洁、润滑,再安装……动作流畅迅速、行云流水;电气选手尹鑫和牛启帆沉着冷静、目不转睛,手指在键盘上飞速地敲写代码,比赛气氛紧张有序。
图为实操比赛选手合影
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12个小时,12位裁判员严格评判、公正执裁,来自河南中烟6家卷烟厂的24名参赛选手激烈角逐、接力奋战,一丝一毫不敢懈怠、全力配合完成比赛,赛出了友谊、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
在最终公布的实操成绩中,南阳厂制丝车间团队成绩名列第一。“教练和选手们为了集体荣誉,很有大局意识,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狠下功夫,勤学苦练。”谈起竞赛的筹备工作和最终取得的成绩,党支部书记张新黎深有感触,“比赛考验了参赛队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也是创新工作室技能提升的重要内容,切实达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交流经验的目的!”
南阳卷烟厂制丝车间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团队的成员们以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和朴实的行动,不断践行着工匠人的初心使命,为青年员工树立了旗帜和榜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