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4月2日6时,安徽滁州对主城区实施封控,平时车水马龙的清流路高架桥瞬间静了下来。位于高架桥旁的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一切紧张而有序——7时30分,生产车间的机器准时开动,一堆堆物料已在机台等候,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
4月1日,得知滁州因疫情将实施封控管理后,滁州卷烟厂党委果断决定于4月2日零时起对厂区实行封闭管理,企业职工一分为二:一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居家办公;一路入厂集结实行封闭管理,启动临时生产模式,力保生产接续运转,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双线并行、一体推进。
排兵布阵 尽锐出战
在“稳老厂、建新厂、造新烟”的背景下,分兵作战对本就全线承压的生产车间来说是再度加码。如何在大幅“减员”的情况下,保证封闭管理期间生产稳定运行?
经过反复测算,临时生产模式以卷接包车间“三班转两班、单班十小时”为参考坐标,上下游部门按“以最少人员配置满足生产保障”原则,对应排兵布阵。
“我们先确定了核心关键工序人员,再掐头去尾,撤出全部保养外包人员,最大化压缩名单。”制丝车间党支部书记曹琛介绍。
在卷接包车间主任杨青海看来,入选名单的都是精兵强将:“去年我们就开始对技改后的‘两班制’生产模式进行部署,也组织了多轮桌面演练。基于此,我们按照‘先定操作,再减维修、辅助’的思路,用最短的时间梳理出最合适的人选名单。”
相较于卷接包和制丝车间,负责全厂能源保障的动力车间在拟名单的时候稍微复杂。考虑到班组中有多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他们同步将原有的“四班三运转”压缩为“三班三运转”,把四个班组全部打散,以党员和青年员工为主重新组成三个班组,同样实现了力量最强、人数最少。
4月1日21时45分,生产科和三个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最后一次全过程推演。在厂党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4月2日0时10分,车间250人全部集结完毕,各项紧急调运物资全面协调到位。
“这时候能进名单,就是车间对我工作的肯定!”4月3日,制丝车间切丝机操作工钟文一边查看出丝质量一边说道。
减员不减产 减人不降质
为了减轻封闭期间生活保障压力,生产部门、车间将人员压缩到最少。面对人少事多的困难局面,最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由分管生产副厂长担任现场总指挥,生产科居中调度,三个车间协调配合的联动生产应急机制快速建立,零延迟解决问题、零距离服务职工,全力保障生产有序进行。各车间打破既定生产模式,拿出实招、巧招应对人员短缺问题。
卷包车间坚持单班10小时生产,以时间换产量,成立“维修主管+精锐骨干”维修保障小组,以复合型人员优先、青年员工优先原则排出辅助岗位“最优解”。
制丝车间全部收回设备保养外包工作,重新细分设备保养区域,采取区块互助模式,做到设备保养要求不变、标准不降,实行两个班组人员整班换岗机制,确保生产线运行平稳。
动力车间按照“组建、合并”的两步走方式,合并操作岗位,实行“多能工”生产,落实好各项能源供应保障工作,第一时间做好生产服务保障。
守在一线 拼在一线
“有公司党组和地方党委的坚强领导,有一支敢担当勇作为、精神面貌好的队伍,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滁州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周祥说。
生产科紧盯生产进度和节奏,实时监控物资供应,避免“断粮”危机;物流分中心辅材组突击卸货,连轴奋战48小时以上,不叫苦不喊累,没有一人掉队;制丝车间润叶加料台长王德军一个人挑起四个岗位的操作、保养工作;卷接包车间维修队伍并组作战,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保障着设备的平稳运行。
在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生产的同时,滁州卷烟厂还高效落实公司营销中心、物流中心安排,利用集并库平台,承担了紧急配送任务。
“一线”即“火线”,生产人员以战斗的姿态,守在一线、拼在一线,每个人都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凝聚起各条线的“区域最强”力量。
从4月2日6时实施封控,到4月6日6时解除静态管理,96小时的战斗,滁烟人用最少人员配置维持满产状态,取得了接续生产80小时、生产卷烟9879.2箱、设备有效作业率达99.9%的生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