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在限制三公消费和宏观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消费重新回归理性。同时,这也是高端市场从公务消费向商务消费转变的关键节点。
2014年,中国烟草年产销量突破500万箱,转而掉头向下遭遇了规模发展的瓶颈。
受种种因素影响,行业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以品类创新为引领,卷烟消费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周期。这一时期,以爆珠、细支和中支等创新品类为支撑,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爆珠品类开局即巅峰
从2004年到2008年,国内工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中式卷烟不同品类构建途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其中,“爆珠”作为一种卷烟赋香的创新技术,为以香型塑造为核心的品类构建提供了新的、更为具体的感知支撑手段,为进一步支撑创新供给、推动卷烟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从2012年起,随着“国酒香”爆珠的一声脆响,行业开启了爆珠烟品类井喷的进程。
在2014—2016年,爆珠烟销量增速均在45%以上,并呈现逐年倍增之势。当时的爆珠烟市场呈现出香型品类多元、结构高端、参与品牌众多的状态。
在香型品类上,有酒香(白酒、威士忌、香槟)、药香(蜂王浆、本草、石斛)、茶香、花香(百合、玫瑰)、可可香、咖啡香、龙涎香等。
在结构上,爆珠添加技术作为一种消费者可感知的创新手段,再加上爆珠原料的成本费用,使爆珠烟产品的结构整体高于市场主流消费水平。
在参与品牌上,行业品牌多有参与,其中贵烟品牌、黄山品牌、玉溪品牌、芙蓉王品牌等的参与度与产品创新质量较高。
近年来,爆珠烟进入纵深创新阶段。一方面由单独品类向产品的附加功能转型,比如提升产品价值,爆珠回归本香味道起到增香保润的作用等,爆珠品类独立成篇的迹象正在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爆珠形式发生转变,出现了干珠、多口味爆珠、外附型爆珠等产品。
细支品类一步一步向上
与爆珠烟品类开局即巅峰的成长路径不同,细支品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小品牌到大品牌、从偏见到认可的过程。
从局部到整体。细支烟品类在国外发端后,首先在东北市场兴起,之后向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挺近,最后到达地产卷烟力量强劲的西南地区,逐渐完成了全国市场的图谋。
从低端到高端。细支烟最先出现时,结构处于二类烟、一类烟之间,从2019年开始细支烟发展进入下半场,由以往的规模性增长向结构引领转变。
在部分细支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上,中低端细支产品甚至出现了“挤出式”竞争的现象,高端化成为细支烟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细支烟高端化过程中,家族化是其实现目标的“捷径”之一,部分高端高价产品在常规烟的基础上,以统一的风格推出家族细支烟产品,助力其价值快速上扬。
从中小品牌到大品牌。细支烟最先由中小品牌、鼓励品牌“小锅小炒”,大品牌唯有南京品牌、黄鹤楼品牌等参与。
随着细支烟逐渐成势,大品牌参与其中,推动细支品类加速发展。
从偏见到“偏爱”。最初,细支烟因纤细的烟支、柔美的包装等特色,被认为是“女性烟”。之后健康减害观念袭来、精致消费成潮,细支烟较低的焦含量、单支烟较短的品吸时长,受到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的认可。
再加上其优雅、矜持、文化的特质契合了中式文化美学潮流,因此逐渐成为高端、时尚、文化的代表品类。
中支品类从“品牌热”到“消费热”
在爆珠品类、细支品类发展中,部分抓住了风口的品牌快速弯道超车,实现了规模与结构的双目标,甚至改变了行业阵营的旧格局,成为新格局的缔造者。
这一行业变迁过程,使品牌对新品类风口保持了高度敏感。
2017年下半年,中华品牌推出中华(双中支)、中华(金中支),定位高端,契合了市场追求价值、创新的消费需求,表现出超强的市场号召力。
其他大品牌快速跟进,掀起中支烟创新浪潮,表现突出的有云产烟、利群品牌、黄鹤楼品牌、天子品牌等。
中支烟在发展期间,呈现出以下特征:大品牌占主导,牢牢掌握市场话语权;创新者进,不断拓展中支发展路径;先有品牌积极推动,后有消费端的参与;中支烟天赋高端与中式文化的特质,契合了新时代的中式审美热潮。
除了中支品类、细支品类、爆珠品类外,短支品类也在此阶段出现。
多元的品类发展、各大品牌“神仙打架”的态势,推动行业在这五年期间腾挪转移,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路前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