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品牌出新还是营销创意,行业与市场都在呼唤产品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尽可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
似乎市场竞争如同一场无形的武林斗争,诸多品牌和产品都在寻找着“唯快制胜”的秘籍,却鲜少有人在意“慢一点”“迟一点”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
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之中,系统越是庞大、复杂反馈的周期就越长,反馈结果走向长期的时间就越久,就越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保持耐心需要的恰是一份难能可贵“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源于日本著名文学大师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可解释为“迟钝的力量”,本意是想让社会中的人在生活中可以从容面对挫折与伤痛,为敏感镀一层钝感的膜,学会用20%的敏感体验生活,用80%的钝感拒绝伤害,然后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于产品而言,也需要一定的“钝感力”。
如今在这个“以快制胜”的时代,无论是“三分钟读懂一部经典名著”类型的短视频还是充斥在直播间的“三二一,上链接”,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快的决定,让多巴胺在及时性满足的刺激中不断“欢呼”已成常态。似乎“消费了”就达到了目的,却鲜少有人关注产品生命力的培育,鲜少有人在意培育经典产品的重要意义,因为有太多人已经习惯了“割韭菜”带来的经济利益,至于形象与口碑、长期发展过程中会暴露的问题都被选择性的忽视所隐藏。
这种场景和曾经的烟草市场何其相似。曾几何时,市场上新品频出,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尤其是一些品牌凭借着产品出新的诸多优势,一款效果不好接着再出一款,或区域定制,或渠道专供,或人群专享,营销之新颖程度可谓“热闹”。
但为了出新而出新地推出新品、抢占市场的最终结果就是,许多产品从上市到退市在部分地区有些还没有经历所谓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就被迫匆匆退场,留给市场和终端乃至消费者的是阵阵唏嘘和短暂的荒凉。更重要的是,这种匆匆而来、悄悄而走之后形成的看不见的伤害——品牌价值的损耗和透支。
对于卷烟产品来说,新品繁多,营销多样,无论是包装色彩的缤纷多彩,还是品类创新的各显神通,“求新求变”成为了卷烟俘获新群体的“必备药”,而保持“钝感”锲而不舍似乎鲜少被人选择,尤其是一些大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应该在市场精耕的过程中保持沉下心的耐性和底气,“冰冻非一日之寒”,经典产品的塑造也非一日之功。
产品培育要拥有一定的钝感力,并不是要高高在上不听消费者的声音,也不是太听消费者的声音,而是有选择、有坚持、有目标、有毅力地做市场,根要坚定地向下。细数那些如玉溪(软)、芙蓉王(硬)这些行销20余年的经典产品,再如贵烟(跨越)、荷花(硬)等经典新贵,经典产品之所以经典,恰是因为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锚定市场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钝感力”是产品得以经典的“良药”。
真正耐得住的产品都有着恰到好处的钝感力,在对消费需求保持着20%的敏感同时,却用80%的钝感拒绝那些市场非议,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将所看、所听、所感受到的,化作自身的能量,然后再一步步稳扎前进、熠熠生辉。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