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网络上流传了一条很广泛的段子——三年了,商家都在等着我们报复性消费,结果我们却放下了仇恨——带着无奈而又酸涩的自嘲。就像之前和大家讨论过一样,今年元春季节的热闹喧哗,与其说是报复性反弹,不如讲是补偿性回阳,压抑了太长时间之后,是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释放,但这一阵过了就迅速还原缺乏活力、缺乏后劲的本来面目。
有心无力是一方面,钱包空了就是钱包空了,我想和我能之间隔着一个钱包的距离。储粮过冬是另一方面,能不花就不花,能少花就少花,我能和我愿意之间隔着一个我敢的距离,消费拼多多化是最直观也最真实的反映。再加上消费场景的收缩,进一步压低了社交、节礼合理性和必要性,非必要不消费,非必要不高消费,成为了更多人条件反射的选择。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消费分化超出预期,构成了困难的一体两面。
所以,从今年元春旺季——得益于、离不开去年年末积极有效的跨周期调节——顺利高开之后,状态修复、结构活力、品牌表现迟迟没有恢复到理想状态和预期目标。整个二季度,结构的压力都非常大,高价位产品长时间依靠以量还价,高端市场也有相对的结构下移,而量的困难也逐渐浮现出来,中低端产品的加大投放支撑起销量的相对稳定。
这里面其实暴露出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新变化,相比于过去宏观经济对于卷烟消费的影响有一定的传导期和滞后期,现在差不多是实时的、即时的,「寒意」很快反映为销量、结构的增减变化。这意味着留给我们缓冲时间、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大大压缩,原来可以有相对充分的时间来分析、研判环境变化、采取措施,现在不允许你按部就班,也不可以一看二停三通过。
换一个角度来看,应对时间、容错空间的压缩在本质上是对运行调控从技术到能力的更高要求,我把它理解为,趋势变化的预见性、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动作节奏的提前量,首先是对市场变化要足够敏感,能够见微知著发现变化趋势,这就要求调控措施要有针对性,和之前控制增速、调整结构相比,要重新适应稳增长、保增长的难度,而且还要提前量,要果断采取措施。
以此而言,稳需求与提状态,或者说调状态,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从稳需求的角度:
一是积极跟进。正如那句直白而朴素的号召——「需求在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难的不是理解到位,而是真正落实到位,一个是知道「在哪里」,疫情期间不一样,疫情过后又不一样,人口流动性带来的需求变化是实时的,也需要即时的跟进;另一个是能够「跟得上」,包括品类、品牌、结构、数量这些方方面面的考虑,还有时限的要求。
二是合理满足。考虑到现在仍然不同程度、甚至同时存在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非所求,建设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以消定销、以销定产——还需要保持定力、持续提升,从7月份开始,中低端产品的投放有了明显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当前的增长稳。接下来的关键,是更好地平衡、协调不同主体的调控意愿、调控能力、调控节奏,形成因地制宜的步调一致。
三是有效牵引。最好的高端化,就是不断推出NB的新产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消费激发、需求牵引。坚持「十六字」调控方针,再加上精准、精细的运行调控,为保持良好状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塑造了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基本面,以新技术、新产品来建设新体验、新价值,就是最好的品牌保鲜、需求牵引,眼下尤其需要拿出新东西、真本事。
从提状态的角度:
一是高端产品。高端活,则全盘活。高端品牌压力仍然不小是事实,高端需求后劲很足也是事实。前期停投的作用和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一些高端品牌率先调整过来并带动高端市场整体逐渐复苏回暖。这个时候,既要有决心,调控动作要坚决,不能错失时机,更不能恶化状态,更要有韧劲,不要过于追求立竿见影,讲究的是细调慢养。
二是大宗品规。从整体面上来看,大宗品规保持了相对不错的状态表现,但到了具体市场和个别时间节点,有些市场、有些品规的价格、动销、库存就要困难很多,在增长压力不断放大的背景下,如何兜住大宗品规的状态底线,还需要工商之间更好地更积极地平衡协同,局部化、阶段性的困难扛一扛就过去了,但一定要有底线红线,也要有应急善后的后手。
三是新品以及次新品。和原来对于新品包括次新品现实而直接的诉求,尚未及冠就要重体力肩挑背扛,一起步就要短平快提供销量、结构贡献,今天对于新品的期望,更多集中在——激发需求活力、涵养市场生态、蓄足发展后劲——当下激活一池春水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品的状态和活力看得更重一些,而不急一时,更不可揠苗助长。
在这个意义上,稳需求、提状态,就是稳增长、提结构。
从8月份以来的情况看,因为去年8月的增长基数很高,不仅商业销量是近几年同期最高,而且结构提升的基数还要更高一些,难度相应也要大得多,当月的单箱批发均价为元春节后单月最高,单箱批发均价增量也是单月更高,这也让8月份截至目前的同比增长不那么明显,一有工作日期的出入,还会马上还原为商业销量、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化。
不过,以目前仍然有待缓解的外部压力,仍然有待转好的需求活跃度,能够稳定在这样的进度和状态已然不易。在更大程度上,现在就是按照半年会的工作布置,以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引领,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强化消费需求把握,保持良好市场状态,盯着年度目标任务一步一步往前走。
到了现在,不仅没有捷径可言,也不可能一马平川,只有用态度端正+方法正确,务求稳一点,更稳一点,再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