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趋势之下,国风呈高速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一种细分的国风形式——在地国风,越发流行,国风进入“下一回合”。
这时候,一些非遗文化也正推动着“在地国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乐于感受非遗传统工艺与“国风”碰撞的奇妙火花,国风当中的一些“非遗属性”优雅入场,也越来越成为更多品牌营销活动的突破口。
非遗文化需要“当代表达”
客观来讲,现阶段想要唤醒“非遗属性”,是有一定难度的。原因有二:
第一,从市场角度来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地方非遗的一些传统文化已渐渐远离大众的生活。我们不得不直面非遗的“正在消逝,后继者乏”。
这是由于我们常常把非遗理解为前现代时期形成并不能延续至今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实际上,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固然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但是其中依然存在具有持久价值的部分,如戏曲、剪纸、灯彩、面塑等在内的各类民间艺术形式,它们在当下仍旧可以赋予地方公共文化活动及生活以形式上的美感。
第二,从文化角度来看,在接触某种非遗文化时,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欣赏”,而并非“连接”,而非遗文化属性值得被传扬的更大意义在于薪火相传、手艺传承。
因此,如何连接中国文化的未来,也就是“非遗文化,当代表达”,才是唤醒非遗属性的真正价值。只有将传统民间工艺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才能为古老非遗赋予新的活力。如何进行非遗属性的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十分值得品牌思考。
盘点烟草品牌非遗属性创新性应用
实际上,在烟草行业 ,已经出现了非遗文化的“踪迹”,烟草品牌文化融入地方非遗文化之后,文化厚重感增强,产品价值感提升,切实给品牌及产品带来了正面效益。
· 长城雪茄烟厂“秘制132制茄技艺”获非遗授牌,是对川产雪茄百年雪茄技艺传承的充分肯定;
· 宽窄鼻烟壶发布,邀请了来自艺术界、收藏界、文学界、文化旅游界、非遗传承人、功夫城市主理人、零售户代表等近百人;
· 福建“永定烟魁习俗”项目入榜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甜润的徽烟”感知体验活动,糖画互动、书法欣赏、艺术剪纸生动演绎了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
· 甲天下的非遗体验环节将“甲天下”的专属符号烙印在了一个个精致的葫芦上;
· 广东中烟“勿忘我”,携手终端零售户走进广佛体验醒狮文化。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把非遗理解为一种为在地生活添彩的在地艺术实践传统,它们赋予品牌以不平凡的美感。
以往,多数品牌常常把在地艺术理解为从“外部输入”到某个地区的艺术,如把国际化的当代艺术输入某个乡村,从而推动地方乡村的文化发展。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注重在地非遗所具有的艺术潜能,认识到非遗在建构在地文化、特别是地方公共文化方面的作用。于是,一些品牌开始激活在地非遗文化,有“外部输入”转变为“内部发扬”,进一步提成当地文化的丰满度。
“非遗+”或是品牌营销创新突破口
随着非遗文化在各行各业包括烟草行业在内的盛行,更多烟草品牌在圈层活动和营销传播过程中,倘若能够聚焦“非遗+”,从多个维度发扬非遗文化,或许能够打造非遗传承与发展新亮点,并为品牌文化注入新力量。
提供以下几个参考方向:
非遗+夜经济: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与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中华传统音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不仅有着多民族的不同类别的语言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腔韵纷呈、差异极大而顽强的地域性的方言传统。在民间乐器和地方乐种的原始形态及其发展过程中,语言环境对其有着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深刻影响,从而决定了民间器乐演奏中腔韵痕迹的普遍性及其色彩的地域性特征。
举办夜间“音乐会”,通过传统经典器型乐器以及地方民歌感受传承的文化魅力,将非遗文化以音乐的形式进行传播。
非遗+文创:非遗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
结合两者,挖掘非遗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打造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的文化美好生活文创类产品,如小巧精美的非遗风格首饰、项链、茶具、花瓶,非遗文化专属定制日历、古风团扇手作等,感受地方非遗美学在当代的回响。
非遗+市集:当下,“市集文化”风潮正起,众多城市着手打造看、听、玩、吃、喝于一体的特色网红市集。
非遗文化在市集上的发挥空间巨大,比如定期开展非遗手作市集、非遗匠艺市集,搭配国风,锦上添花。同时,可以将非遗匠人打造成技术高超的民间高手,并邀请跑酷牛人为召集线索人物,以召集散落在当地的民间非遗匠人为主线,打造“非遗侠客征集令”,在特定市集进行搜索,营造趣味感的同时,增强体验感。
非遗+旅游:借助“文旅热”之东风,开展文旅类体验之旅,举办为期三天的国风日、知识日、非遗日主题活动、集结多位地方非遗传承人,开展多项颇具互动性、观赏性的非遗项目,让参与者感受匠心,获得更生动的参与体验;
同时,集结部分老字号商家,推出老字号嘉年华游园活动,以“老字号+旅游”的模式,推介老字号的保护成果。
非遗+数字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需要注入更多的现代化内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具体来讲,表现在资源共享、虚拟展示、动漫制作、电子出版等方面。
比如,在当地开展知识答题打卡互动、汉服COS巡展、非遗动漫IP巡游、KOL云逛展、限定国风服饰体验等特色互动活动,打造数字文化体验乐园。
国风细分正式开始,“非遗”进入优先通道。
非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珍贵文化表现形式。在国风当道的未来,非遗文化定有一席之地。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