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遍布全国、闻名于天下,「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赢得了良好信誉、广泛赞誉,他们大力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来回报家乡。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也塑造了儒商的名片口碑。
徽商所传承下来——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合作的人际关系、超首的契约意识——的情怀、精神和价值观,至今仍然为世人所称颂。
作为「黄山」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扛鼎之作,「徽商」系列从徽商汲取力量和灵感,以商务用烟的深刻洞察、全新定位、市场新作在高端市场掀起了「徽商」潮流、塑造了「徽商」风尚,在助力「黄山」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丰富中式卷烟内涵提供了新的活力。
这是源于「中国商务用烟新伙伴」的信任和魅力。
市场有需求
烟草天然地带有社交属性,一个敬烟的敬字更是道出了卷烟在人际交往中的润滑与升华。
高端消费人群——特别是在商务活动中——对于高级感、高品质有着超出一般的品牌需求和产品诉求,能够更好地体现身份,能够更好地表达敬意,能够更好地烘托氛围,能够更好地沟通连接,能够更好地拉近彼此……
归纳起来,
一个是价值感。顶级品牌之所以声名显赫,除了原料、技术、工艺的领先和优势,更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在更大意义上,价值感也就是品牌认知与评价的「英雄所见略同」。
另一个是仪式感。商务活动是一个充满着细节和仪式的过程,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标准,甚至于什么样的形式都决定了彼此的尊敬和重视。用茅台来宴待客人,在表达主人诚意的同时也证明了客人的身份,就是这个道理。
品牌有洞察
对于新兴市场、市场细分的认知与洞察,既有「无中生有」,也有「小中见大」,在别人没看到、看不到的时候看到,在别人没想到、想不到的时候想到,在别人没做到、做不到的时候做到。
用成功的结果来倒推,商务用烟当然是一个非常犀利的定位和占位,但实际上商务用烟只是高端化的可行路径而没有结果必然。换句话来说,商务用烟离不开高端化这个前提,而高端化不代表商务用烟的认同接受。
从一开始——以「徽烟」的命名和立意——就天然地占据了商务用烟的定位高点,也充分彰显了「黄山」品牌对于商务用烟的深刻理解。
在「黄山」坚定不移推进高端化的进程中,「徽商」既是「甜润的徽烟」的靓丽名片、创新成果,又实现了高端化主线叙事与商务用烟市场细分的碰撞交融,让高端化的阳光照亮了商务用烟的天空,以商务用烟的闪闪发光辉映了高端化的光芒。
这是看得见的敏锐,更离不开做得好的智慧。
产品有诚意
「进嘴巴的东西骗不了人」。
近些年来,「黄山」品牌的产品呈现有着肉眼可见的美感、质感提升,特别是推进双品提升工程以来,「黄山」品牌的产品力有持续而快速的提升,产品主义成为推动「黄山」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灵魂。
既有「焦甜香、石斛润」的风格加持。通过全方位、系统性品类创新、体验升级——当「焦甜香」遇上「石斛润」——在保持「焦甜香」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起「徽商」系列看在眼里、拿在手中、进到嘴里、放在桌上的鲜活、生动,塑造了有型、有格、有内涵的「徽商」气度。
也有「徽商」梯次化、系列化的产品。目前,「徽商」系列已形成「黄山(徽商新视界细支)」、「黄山(徽商新概念细支)」、「黄山(徽商新概念双中支)」、「黄山(徽商新概念)」涵盖了细支、中支和粗支、爆珠,提供了高价位、高端需求的一门四杰产品布局,全方位满足了商务用烟的多样需求。
连接有温度
一方面,以商务用烟的概念和定位为「徽商」系列与高端人群特别是商务精英建立连接沟通的桥梁纽带,商务用烟清晰而稳固地锚定了「徽商」系列同商务精英的价值和情感,构建起他们之间密切又深刻的价值相通与情感相连。
另一方面,「徽商」系列完美地体现了「黄山」品牌双品提升的进步与成长,又进一步提升了目标人群的品牌认同、丰富了消费体验,商务用烟不再是空泛的产品概念、营销用语,而成长为实打实的价值认同和品牌信任。
再加上,「徽商」系列频频现身于各种高层次商业大会、高端商务活动,通过文化传播、开展高端对话、创新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与新时代商务精英展开积极互动,树立高端形象的同时也为品牌向上发展提供助力。
以及,「黄山」品牌持续、深入地在全国开启以「甜润的徽烟」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掀起了一场场具有鲜明特色的「甜润」风潮。以「黄山(徽商新概念细支)」为代表的「徽商」也置身其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商务用烟新伙伴」的特质魅力。
继连续四年刷新「徽商」速度,「黄山(徽商新概念细支)」2020年、2021年接二连三分别越过20000箱、30000箱之后,今年开年17天商业销量即突破10000箱——继续领跑同价位细支烟——前4个月累积商业销量26000多箱,已经接近2021年全年销量。
在「黄山(徽商新概念细支)」强势带动下,整个「徽商」系列1-4月商业销量突破35000箱,同比增量接近2021年全年增量。
正是,「徽商」起风,高端成势。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