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细支烟、中支烟保持了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发展态势。
更令人鼓舞的是,细支烟、中支烟的一类烟比重分别突破40%和60%,增量贡献超过60%和80%;细支烟、中支烟合计共占一类烟的比重达到25%,增量贡献达到65%。细支烟、中支烟保持了更快的结构提升速度,一类烟正成为细支烟、中支烟的销售主体,而细支烟、中支烟两大细分品类也为一类烟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中支烟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细支烟看起来似乎黯淡了不少。但其实细支烟其实有着长久而持续的稳定输出。
2021年,细支烟继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幅,继2020年全年市场份额达到准10%以后,同比提高了1个多百分点。相比规模扩张,细支烟今年的结构提升更具说服力,一类细支烟的份额比重在40%基础上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增量贡献超过70%,成为重要的销量支撑、绝对的增量主力。
在一类细支烟中,越是高结构越具成长性、支撑性。高价位占据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四成以上的增量贡献;高端市场份额超过七分之一,增量贡献达到四分之一;普一类市场份额达到七分之一,增量贡献超过四分之一;二类烟市场份额、增量占比都接近三成。规模做大、结构做强的背后,则是大单品的快速成长,高价位和高端各有6个、普一类有4个细支单品进入销量前20位。
和5年前相比,细支烟规模扩张了4倍有余,单箱均价保持了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持续增长,在二、三类细支烟基座较沉且二类细支烟需求较为旺盛、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依靠一类细支烟的更快增长、更好状态支撑了细支烟的结构提升、规模扩张。
中支烟从一开始就保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金中支”、“双中支”的高价值、高起点奠定了高价值引领、高结构水平,后续的政策措施也抑制住了“先追求规模后考虑结构”、“只关注规模不关心结构”的冲动,普一类的基座化和高端、高价位的多点开花构成了中支烟的重要力量。
和3年相比,中支烟规模增加了3倍多。如果剔除早于“金中支”、“双中支”之前上市、后来才归口于中支烟的三类烟,同口径中支烟的规模则在3年时间扩张7倍多,并且单箱均价同步增长了50%,也就是在完全不牺牲、丝毫不影响结构水平的前提下,中支烟实现了更快的规模扩张、更高的增长质量以及更可持续的价值提升。
从细支烟和中支烟的具体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坚持高端化、差异化的细支烟、中支烟以细分特色、有益补充成切入而逐渐长为销量主体、增量主力。
那些结构表现突出、市场较为活跃的品牌,基本都有细支烟、中支烟的加持助阵,有些已经成为品牌重要的销量支撑、增量提供;有些则成为高端突破、省外扩张的破局关键、锐利箭头;有些又为老产品的保鲜升级提供了技术创新、题材丰富。
另一方面,面对个性化、年轻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细支烟、中支烟不仅有着更直观、更生动的差异特色、体验感知,又积极顺应了消费者对于健康、舒适的消费升级、需求变化。在这背后,则是技术进步支撑起体验升级。
在2021年新上市的产品中,细支烟和中支烟占据了超高比重。这其中,既有品牌追求细分特色、个性差异的主观努力。也有创新特色集中在烟支、烟嘴的客观事实。其实,传统烟草制品包括细支烟、中支烟的创新已经进入到了相对稳定的平台期,短时间或很难有颠覆性的突破和打破。也正为因此,对于细支烟、中支烟的关切和期望就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
从品牌的角度,需要回归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消费者对于细支烟、中支烟形态和概念的已经习以为常,要想得到认可必须有形式之外的内在;从产业的角度,当大家都在做细支烟、中支烟,已经不能或者说不再称之为创新特色,新的创新特色之路应该怎么走?细支烟、中支烟作为曾经被创造的“未来”,它们的成长以及成势对于中式卷烟的发展就是一种鼓舞和启示。未来,技术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并且艰难。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