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不能无视“五菱”的存在。不管节目好不好,春晚的镜头总在观众席上扫来扫去,往年备受大家关注的漂亮小姐姐以及几十年不变的微笑哥,今年都戴上了口罩,戴上了红色的画着生肖牛和祥云的口罩,戴上了写着“五菱”Logo“五菱”造的口罩。
于是,口罩上了热搜。
随着口罩一起登上热搜的,还有生产口罩的“五菱”。
有热心人帮助大家回忆起来,在去年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五菱”率先转产口罩,并喊出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响亮口号。很多人认为这完全是营销噱头,可“五菱”不仅真做了,用76个小时就造出了第一台口罩机,在7天完成了从零到100万口罩的交付,而且一路做到了春晚舞台上。
与口罩一起讨论的,还有五菱跨界合作电影新春团圆短片。
“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EV联合春节档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拍摄了一个以皮影戏和亲情为主题的新春团圆短片《爷爷的皮影》。抓住亲情和传统文化这两个点,设计了一场和品牌形象极为贴合的情节。
有评论说,“五菱”造车,但用户看到的是生活。其实“五菱”的出圈,有着些许偶然和更多必然。
2016年,一段飙车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深夜中,漆黑的山路上,一辆斯巴鲁与宝马正在飙车,突然一辆五菱宏光打着转向灯,窜了出来,接连超过了两辆跑车,一骑绝尘而去。
这段充满戏剧性的画面,在网上很快炸开,于是江湖上就开始有了“五菱”宏光的传说:“昨晚我在秋名山输给一台五菱宏光,他利用惯性漂移过弯,我只看到他车上写着修补房顶漏水,如果你看到他,麻烦告诉他我在秋名山等他”。
“五菱”宏光一战成名,甚至上升为一种精神图腾,开始有了信徒。很多超跑玩家,开始在几百万的车身上,贴上“五菱”宏光的车标。据说还有规定,马力在500匹以下只能使用“五菱”宏光,只有马力在500匹以上的才有资格使用“五菱”宏光S荣誉车标。
如今,“五菱”汽车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的流行符号,出现在各种网络段子和场景中。
在意外走红之后,“五菱”做了很多有趣而且有意义的营销,不仅延长了品牌热度,也拓宽了品牌边界,实现了品牌破圈与价值升格。
和很多品牌喜欢居高临下——动不动引领时代,时不时星辰大海——不一样,“五菱”的营销非常接地气,讲的是关心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吃饱穿暖的鸡零狗碎,同时又在接地气中流露出很多意想不到、情理之中。
疫情期间社会需要口罩,“五菱”就造口罩,这个毋须多言。
后疫情时代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很多地区放开了地摊经济,“五菱”就造了地摊专用车。
螺蛳粉流行起来之后,同属柳州特产的“五菱”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五菱”螺蛳粉闪亮登场,标准的高端大气上档次,被网友们戏称为螺蛳粉的“爱马仕”。“五菱”在官微上认真脸告诉大家,“造粉,我们是认真的”。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人开玩笑说,大家缺钱,“五菱”该不会能造钱吧!答案是,“五菱”马上联合上海铸币厂生产了“五菱”牛年鎏金纪念章,“人民五菱、有你更牛”被大家抬到了“牛币”的位置。
“五菱”热衷于跨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制造反差感,产生强烈冲突而印象深刻的营销效果;第二,持续塑造、不断输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品牌形象。
营销的本质就是讲故事,那些互联网上“五菱梗”的狂欢,讲出了故事的上半部分,“五菱”后来做的,则是用营销补上故事的下半部分。所以,“五菱”一直在做营销,一直在互联网上发声,一直把故事延续下来,再让互联网上的二次创作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形成内容生产、信息传达的自循环,产生源源不绝的力量。
就这样,“五菱”把偶然的惊艳转化为了成功的必然。
讲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人对“五菱”的破圈与出格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
可是,
第一,用76个小时就造出了第一台口罩机,在7天完成了从零到100万口罩,响应地摊经济,早出地毯专用车,市场响应是实打实的。
第二,盒子比粉还贵的螺蛔粉,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质感和话题热度,产品能力是实打实的。
第三,与潮流的互相转化进而引领潮流,品牌自发光、自带热度,市场营销是实打实的。
第四,从“五菱”宏光MINI EV到“五菱”凯捷,从年轻人第一个梗到年轻人第一辆车,品牌表现是实打实的。
神车不一定是神车,但“人民的五菱”却逐渐成长为真正人民的“五菱”。
最后,笔者想说,这么敢玩会玩的“五菱”是不是值得烟草品牌好好思考一下呢?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