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业渠道 > 正文

脱贫故事丨刀建勋:“直过民族”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2021年01月26日 来源:烟草在线 作者:蒋大伟、彭玉凤
A+ A

2020年12月9日,冬日暖阳温煦,傣族“暖男”小刀又获奖了,为什么是“又”呢?

小刀,自从投身帮扶“直过民族”的脱贫攻坚工作,先后获评2015~2018年州级、县级优秀扶贫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被州委州直机关工委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获评云南省烟草商业扶贫先进个人。

这一次,又荣获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其实,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都是小刀在扶贫路上摸爬滚打的结果,一次次,闯过难关、爬过沟坎。

“再难,也都闯过来了。”回想起“直过民族”的脱贫攻坚工作他感叹,更多是欣慰……

小刀,他的名字叫刀建勋,他是云南省勐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一名80后普通职工,他作为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青年党员,用一腔青春热血,用一份执着坚毅,用自带的“暖男”属性,温暖大山里“直过民族”的贫困群众。

他用业余时间爱玩的手游打比方:“我把扶贫工作想象成打游戏通关,每通过一关的考验,我的经验能力获得不断提升,最后战胜深度贫困这个大BOOS。”

或许,正是这样扶贫路上的“打怪升级”,不断成长,不断前行。最终,带领“直过民族”同胞“拔除穷根,摘掉穷帽”。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想摘一片,一片绿叶;

想写首小诗,一首小诗;

告诉你,告诉你,

……

2016年3月1日,小刀告别熟悉的单位和同事,告别新婚不久幸福的“港湾”,告别小县城平静的生活,一头扎进云遮雾绕的莽莽大山,走进勐海县深度贫困的曼吕村,成为一名普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勐海县勐宋乡曼吕村,地处大山深处,距离乡政府40多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共672户2754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全村以“直过民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0%,有建档立卡385户1534人,是勐海县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

过去,处于原始社会的“直过民族”,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奇迹般地实现“日月换新天,一步跨千年”,从原始蒙昧到现代文明,从刀耕火种到生态农业,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多元。

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对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大障碍就是语言沟通,甚至于很多村民汉语都讲得不利索。

因此,小刀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傣族小伙,也依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年轻的他,初来乍到,在村民的眼中满是疑惑,“这么年轻的城里娃,真的能带领我们致富?”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在许多村民的脸上显而易见。

傣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刀,乐观开朗,他爱音乐,爱唱歌,平常遇到困难,会用音乐舒缓情绪、调整状态。他想起一首西双版纳经典歌曲《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歌中唱到:“让我听懂你的语言,让我融进你的世界……”对呀,想要听懂“直过民族”渴盼幸福生活的心声,不正是要让自己融进“你的世界”。

至此,小刀穿上老旧工装和运动鞋,开启了与“直过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模式。

走村串户成为常态,本就是傣族的小刀,也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很多农活他能很快上手。走进农户家看到正在忙碌,他都抢着上去帮把手,一边干活、一边与村民攀谈,就在闲聊的过程中,一步步摸清了贫困群众的“家底”。

村民的蹩脚汉语讲不清楚,他就反复询问,反复确定意思,仔细认真地听。他随身的包里标配一本笔记本、一杆笔,详细记录了走访调查收集的各种信息。

深冬,小刀白天爬上寒风凛冽的山顶,勘查全村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傍晚,小心翼翼走在羊肠小道,一趟又一趟往贫困群众家里跑,做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解释,让乡亲们理解和支持产业发展,点亮希望之光,驱散贫困的阴霾。

日子久了,小刀对建档立卡户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家庭组成、经济来源、致贫原因等,他渐渐和“直过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村民都用民族话喊小刀“亚措”,这是拉祜语“朋友”的意思。谁家请客办酒,都会叫上小刀这个“亚措”小酌几杯,酒酣耳热之际向他发发牢骚,村民们不经意的抱怨和牢骚,隐含着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这些话他都一一记在心底。

寒来暑往,水电通讯不畅的困扰、蚊虫鼠蚁的叮咬、山路崎岖的艰险,都无法阻止小刀带领村民们摆脱千百年绝对贫困的意志。

 “点亮山寨脱贫致富希望之光”

“再见,我可爱的小颂洋,真抱歉,不能多陪陪你。”小刀,依依不舍地拉着孩子的小手,害怕忍不住翻涌的情绪,狠下心来,深深一凝,便匆匆转身离去,这一走,不知又是多久后相见。

就在小刀一心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时,妻子张甜由于身体弱,竟然早产,小刀自责和愧疚没能陪在她身边照顾。幸好,他们的儿子很争气,一天天健康茁壮地成长,取名叫刀颂洋,好像家里升起的“小太阳”,给小家庭带来融融暖意。

张甜,也是勐海县局(分公司)的普通职工,她深知小刀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不让他工作分心,张甜不仅在单位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还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确保小刀开展“直过民族”帮扶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张甜的默默付出得到了肯定,被州妇联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我们祖祖辈辈就这样生活,不跟外面联系,不喜欢外人教我们干活。”村民岩帕囡淡淡的说。

小刀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曼吕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思想保守、观念后进,对于脱贫致富的想法,很多村民几乎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刚入村,第一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稀稀拉拉来了4、5个人,给满腔热情的小刀来了个“下马威”。他并没有气馁,直视开局不利的现状,从村民最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做起,清理沟渠、入户洒扫、抢干农活,把自己融入村寨,融入村民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渐渐的勤快肯干的小刀成了村民的“好亚措”。

曼吕村,山地多,平坝少,土地薄,靠种粮食根本无法脱贫。小刀坚持西双版纳烟草提出的“红+绿”“精+实”的理念来推动扶贫工作,“红+绿”是指:在党建引领下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精+实”是指:以精取胜,以实致远。

他想方设法动员全村65名党员共同出心、出力、出担当,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油干。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协调,联系农技专家,为村民开展培训讲座、实践指导、解答难题等,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通过成立曼吕能繁母猪专业合作社、先进农户带动等方式,打造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填补了村小组集体经济的空缺,并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养殖带头人岩温广就是在他的鼓励下,通过专家指导、自学摸索,走上了特色养殖的路子。岩温广家一共3口人,年人均纯收入基本稳定在1.2万元。

“那段时间,小刀的全部精力都扑在合作社上,虽然他媳妇早产,但他两个月来都没有回过一趟家。”岩温广看着一头头欢快吃食的小猪动情地说道。

先进农户带动后进农户的示范作用,各类扶贫政策的支持。小刀鼓励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学习技能,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年轻人岩扁在小刀的动员下,有了想去学习驾驶技术的想法,小刀帮助联系驾校老师,说明农村贫困户的困难,适当减免一部分学费。考到驾照的岩扁常为村里跑运输,各种农产品扩宽了销路,村民的思想观念也跳出了“坐井观天”的小天地。

“一年下来,我的整个年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尝到勤劳致富甜头的岩扁高兴地说道。

 “我爱你,勐巴拉娜西”

“小刀叔,我这次期末考,得了88分。”“小刀叔,我的更高,我考了91分。”一群欢快的小学生向小刀展示他们的试卷,开心的跟他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刚来时,村寨里“直过民族”儿童并不是这样。

在适合读书的年龄,很多孩子却没有坐在教室里学习,好似放养的野孩子,漫山遍野的疯跑疯玩。“娃娃只要会写名字、会算账就够了,山里娃读那么多书没用的。”小刀向辍学家长了解情况,村民往往抛出读书“无用论”。

看着寨子里不少适龄儿童辍学,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小刀心急如焚,立刻与扶贫工作队同事商量,从村小学老师那里打听孩子们的辍学情况。

“总共有14名适龄儿童没来上学。”获得辍学孩子的名单后,小刀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都回到课堂,一个也不放弃。”

小刀和同事们,一家一户的走访辍学儿童家庭,促膝长谈,了解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询问孩子辍学的原因,向他们宣传和解释扶贫助学政策,帮着算孩子读书的“经济账”“社会账”“未来账”,苦口婆心的劝导,与家长们“磨嘴皮”积极沟通,一次不行就去第二次、第三次……

小刀还带着孩子们回到校园,教他们打篮球,组织篮球比赛,以篮球运动为媒介,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跟他们交朋友聊天、谈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重返校园,学好文化知识。孩子们都喜欢这个阳光的“大朋友”,亲切地叫他“小刀叔”。

不知多少次屡败屡战,多少次锲而不舍,14名辍学儿童都重返校园,每当路过学校,听到传来朗朗读书声,小刀觉得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我爱你哟,勐巴拉娜西;我爱你哟,勐巴拉娜西……”

小刀在舞台上深情的唱道,动听的歌声献给党和国家,献给质朴纯粹的“直过民族”同胞,献给深爱的这片热土。

这是在党的十九大结束以后,曼吕村举办了史上第一次文艺汇演活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小刀与扶贫工作队的同事从策划到落地,积极筹备文艺汇演。

脱贫攻坚的好举措、硬政策,让“直过民族”同胞的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也要让精神财富更加丰富,小刀希望能用活泼生动的文化活动滋润人心、温暖人心、凝聚人心。

汇演的尾声,小刀与村里的年轻人打起象脚鼓,与“直过民族”同胞们一块唱起了欢歌,跳起了民族团结舞。尽情抒发了对党的热爱和感恩、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勐海县委、县政府的统筹推进下,西双版纳烟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产业扶持和资金帮扶作用,先后为“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投入各类资金243万元,勐海县局(分公司)干部职工自发捐款1.4万元,改善了勐海县曼吕村“直过民族”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新房建了、网络通了、民心暖了。“直过民族”同胞的日子越来越好,对小康生活的感受真真切切。2018年12月,曼吕村如期脱贫摘帽。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700多个日日夜夜,小刀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生动诠释了烟草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担当。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脚踏实地,勤恳做事,服务群众,带领“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贫困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小康梦。

在“直过民族”乡亲们心中:小刀,是一个温暖的称呼,是一个信赖的称呼,是一个亲人般的称呼。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