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路上经常看到“北京控烟五周年”的广告牌。2015年6月1日至今,北京控烟已经整五年了。与五年前相比,北京的控烟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酒店吸烟不再是个人行为;餐厅吸烟也不再起“范儿”;写字楼内吸烟更不是什么排解压力的方式……一切“带顶儿”、“带盖儿”的地方都是控烟场所,在这些控烟场所吸烟的人越来越少,着实让人欣慰。
出台历程
201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列为立法预调研项目。
2012年3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专家建议稿)》正式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2013年4月17日北京市人大召开《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立项论证协调会,正式启动政府立法程序。
2014年7月底,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首次对京版控烟条例草案进行一审,9月进行二审。
2014年11月28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该条例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同时废止。
重点内容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第十条对禁烟场所有着明确的规定:下列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二)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三)体育场、健身场的比赛区和坐席区;(四)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
该条例还明确规定,个人不得在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否则将被处以50元人民币罚款,拒不改正的最高可处200元罚款。同时,禁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也要肩负起禁烟责任,违者将受到处罚。
控烟成效
据悉,自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吸烟率由执行《条例》前的23.4%下降到了20.3%,吸烟人数减少约55万控烟,北京控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获得奖项
由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公共场所吸烟人数大幅降低,吸烟现象出现大幅改观,北京市还获得了由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世界无烟日奖”。
控烟志愿者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就开始招募组建控烟志愿者队伍。北京控烟志愿者都受过专业培训指导,他们深入公园、车站、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巡查劝阻违法吸烟行为;带着自制控烟海报、灭烟盒等宣传品,走遍大街小巷,宣传控烟;在接到违法吸烟投诉举报时,他们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实、处理……不少志愿者还发动亲友、孩子参与,壮大控烟志愿者队伍。
目前,北京控烟志愿者队伍已包含16个分队,全市已注册的控烟志愿者为13886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0万小时。
“控烟一张图”
在北京,遇到违法吸烟,市民用手机随手拍,实时举报投诉,随时随地监督违法吸烟行为。这得益于北京控烟微信投诉平台——“无烟北京”上的“控烟一张图”。
“控烟一张图”上还能随时曝光被投诉场所——被市民投诉1至2次的单位显示蓝色警示灯;被投诉3至4次的单位显示黄色警示灯;被连续投诉5次以上显示红色警示灯。接到投诉后,附近的控烟志愿者会立即前往核实情况,帮助落实整改,一周后志愿者进行复查,对接连被投诉且不愿意配合的“红灯单位”,则由综合执法部门约谈并处罚款。
据统计,五年来,“无烟北京”平台接到市民“控烟投诉”51625件,志愿者核实处理22103件,有效投诉处理率达42.82%。
控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写字楼、餐厅、娱乐场所这些控烟“硬骨头“来说,就算管控得再好,做到完全控烟也不是容易的事。控烟,还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理性。这几年,城市控烟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光是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付出,更有吸烟者相比以往所提升的文明吸烟意识。正是这多方面对于控烟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才让北京这五年在控烟上有了如此大的进展。钟南山院士说:“如同应对疫情,控烟也需要举国之力,还要更加坚决。”城市控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希望城市控烟可以将控烟这条路稳健、踏实,理性地走下去,为健康北京贡献出一份力,也可以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