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建议,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一切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吸烟,保护公众不受烟草烟雾危害。
戴秀英委员指出,国务院法制办曾于2014年11月24日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该送审稿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相关规定、控烟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城市控烟立法和执法经验教训等撰写完成,明确提出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等规定。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项法规至今未能出台。
“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域,违反了《公约》及其实施准则。”戴秀英委员指出,100%无烟环境之外的任何方针,包括通风、空气过滤和指定吸烟区(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都一再被证明是无效的。科学研究揭示:暴露于烟草烟雾没有安全水平,唯一能够有效避免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方法就是室内环境完全禁止吸烟。
在戴秀英委员看来,烟草烟雾伤及无辜。大部分非吸烟者,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受到侵犯。立法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能够保障所有人都受到同等的保护。
2017年2月,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显示,91.9%的被调查者支持室内公共场所100%禁止吸烟(支持者涵盖了95.7%的非吸烟者、80.3%的吸烟者)。同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ITC项目中国调查第一轮至五轮调查报告》显示: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烟草控制政策。
“虽然《公约》在我国生效已14年,但目前仍没有国家层面的控烟相关法律法规。”戴秀英委员指出,截至2020年1月,全国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相关法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兰州、长春、西安、武汉、秦皇岛、张家口等13个城市的法规符合《公约》要求,覆盖了大约10%的全国人口。
“如果按照这个进度,到2030年很难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及‘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目标。”戴秀英委员分析指出,我国目前有334个有立法权的城市,与这13个城市相比,尚未立法的城市控烟基础更差,即使是启动立法程序,也会遇到各方阻力。如果这300余城市一个个去立法,效率低,进度慢,耗费巨大,到2030年难以预期实现目标。
“为此,应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关规定相一致,明确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戴秀英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