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一向走在控烟前列的深圳市再出“大招”——“电子眼”控烟,通过控烟环境监测器,可以实施对控烟场所的24小时监管,这些监测器的数据都会实时传送到执法部门的后台,执法人员用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就是“互联网+控烟”。这种方式除了能够提高执法效率外,还解决了我国目前控烟执法工作人力不足的缺口,监测数据也能够做为取证的辅助工具,是监管机构执行第一现场控烟工作的一大助力。
管控电子烟、影视剧控烟、“电子眼”控烟……2019年的一系列控烟举措猛烈而又有序,就象一套“组合拳”,既准确又充满力量,从2019年7月份开始推行的“健康中国行动”功不可没。“健康中国行动”就象一根指挥棒,把之前散落在各个部门单兵作战的控烟力量都集中协调调动起来,使之形成了散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合力,在控烟工作中既各司其职又遥相呼应,使控烟工作得到极大的推进。
在一切都看似很美好的现象背后,有一项工作似乎被有意无意的“遗忘”了。
这就是“文明吸烟环境建设”工作。
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初心”就是为了助力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在一些实践中也证实了确实受到大多数人们的欢迎,方便了群众,整洁了环境,不能因为这项工作是烟草行业提倡的就怀疑其中有什么“阴谋”与“私心”。
我们可以想想烟民群体和非烟民群体的真正需求那底是什么?
烟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是在体现文明性——提倡、引导并坚持文明吸烟——的前提下,应该如何来维护和保障烟民的合法权益。便利性确实是十分重要也非常外在的现实需求,但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时,或许更需要体现足够的尊重,在机场、码头、车站、商场等区域外合理设置必要的吸烟区、吸烟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绝不只是便利而已。
非烟民的诉求到底又是什么?显性的要求,避免收到二手烟的侵害,包括烟头、烟灰、烟渍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归结起来,还是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示了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实践已经证明文明吸烟环境建设确实能满足烟民和非烟民两个人群的需求,它的实际意义远比一味的道德标榜更有价值。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可能会遇到二手烟问题,小到电梯楼道,大到商场街道,走在大街小巷,随时都可能遇上吸烟人群,吞云吐雾地从你身边经过……
媒体也不断有新闻报道:“商场卫生间被迫变成吸烟室”、“父亲抱孩子坐电梯遇男子吸烟 规劝无果暴打吸烟者”……从些事件中,都足以看出因吸烟问题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你还认为建设文明吸烟环境无关紧要吗?
其实,在这些地方建立文明吸烟室等设施都是很有必要的:
公共开放场所:城市街道、办公楼、政务中心等
巨大的人流量,随地吸烟行为影响重大,创建文明吸烟环境注定要从这里开始!
江苏常州新天地公园内的文明吸烟亭
湖南长沙街头一文明吸烟区
嘉兴一公园内的吸烟区
零售终端:如星级酒店,大型商场、超级市场周边
德州市一商场角落里的吸烟室
交通集散地:高速服务区、航空港、高铁站等
贵阳北站的文明吸烟室
青岛某停车场的一个小小吸烟区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组镜头:
衢州环保志愿者一天在大街小巷捡了18公斤烟头
草丛里树底下,随处可见的烟头
城管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有规定,但实际执行起来太难,主要是取证太难。目前执法人员的人力有限,不可能每天专门去街上“碰运气”抓这些不文明现象。
市文明办的人也表示,现阶段的公共场所禁烟还是以建议引导为主。
所以,控烟,注定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很需要人性化的一项工作。任何简单地、盲目地、粗暴地“一禁了之”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健康中国行动”所倡导的也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该禁止的地方坚决禁止,该规范的环节严格规范,该满足的需求也应该合理满足。设立绿色、环保的吸烟室及相关设施是倡导文明吸烟行为,保障公众健康权益,构建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和谐共处氛围的重要前提,能更好地引导、约束烟民的吸烟行为,是促进和解决公共场所控烟的重要举措。正视吸烟问题,正式现有的烟民群体,深圳式这种科学控烟手段值得推广,文明吸烟环境建设也应该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