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在以“让科学警醒吸烟之害”为主题的首场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吸烟有害健康的话题众所周知,但是否真正相信并愿意付诸戒烟行动,这种“知信行”难以合一的现状,成为当前控烟的大问题。
我国控烟工作任重道远。对于控烟,哪些人群应担负起主要责任?王辰指出,有四类人群最为关键:医务人员、教师、政府官员和家长,他们应该担负控烟之责,不仅要认识到烟草之害,还应该意识到对社会所负的责任。
如今,有些医务人员是抽烟的。“医务人员,要对吸烟的危害有深刻认识,要拿出医务人员应当有的专业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知识。”王辰强调,家长也很重要,家长如果抽烟的话,孩子就成了被动吸烟者,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同时,这也会间接地诱导孩子尝试吸烟。
会上,王辰一再提到青少年、妇女吸烟的问题。他呼吁,一定要控制住青少年和妇女的吸烟问题,否则就容易在已经使吸烟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反弹,甚至严重的反弹,这会对国家的发展、对民族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我们必须给予充分关注,他们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和关爱的一批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文化素质和健康观念逐步提高,控烟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王辰院士提出的四类人应当承担控烟关键之责确实有道理,尤其是他们承担了传播教育的社会责任。然而,在赞成之余,笔者也觉得目前的控烟现状有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控烟的对象是烟民,在“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正确前提下,只要是批判烟草的声音,似乎总能得到无条件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舆论场上烟草行业可谓是弱势的一方,有理也不便说出口。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快速铺开的禁烟条例与国民日益重视度,另一方面却是跟不上节奏的吸烟环境建设,此消彼长,一方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声音自然越来越小。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担心的点无外乎烟民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影响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在公共环境吸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他们的主要的诉求是获得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工作生活环境。究其根本,抵制“二手烟”的背后是保障自身健康的心理需求,并非全面打击吸烟人群。
文章开头提到的王辰院士认为医务人员、教师、政府官员和家长们应该担负控烟之责,但是在社会硬件条件没有改善的前提下,光靠舆论与说教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善局面的。尤其是从个人抽烟习惯来讲,抽烟成瘾者,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在烟瘾作祟下,一时不吸,犹如万蚁蚀心,非常之煎熬,根本不是说控制吸烟就能控制得了的。
对于烟民而言,不受打扰且整洁舒适的吸烟环境乃至场所才是其真正需求点所在。但是在日益严苛的控烟环境下,烟民不仅缺少正常的吸烟环境,更不用谈及舒适度等高阶需求,不受尊重已成为吸烟者面临的常态,。由于目前室外吸烟环境建设的落后,以及控烟方面政策的“一刀切”,比如北京上海关停机场、火车站吸烟室,烟民只能偷偷在角落吸烟,这也加剧了非烟民抵制“二手烟”的认知。
但其实,烟民的素质和公共政策是否友好、公共设施是否到位密切相关。很多人吐槽二手烟危害,抱怨烟民不顾他人感受,不否认有部分烟民素质不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改良公共政策来解决。
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改良公共政策能够“解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问题、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解决吸烟人群尊严问题”三个难题,既能保障吸烟人群的公共权益,也能转变普通民众对烟民的负面看法,让双方更加和谐稳定。在这个前提下,去靠四类人承担控烟之责,是不是更加理性?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