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半月谈》杂志社记者在内蒙古多地采访发现,在整体控烟形势较好的大背景下,一些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却仍处于吸烟的重灾区。不少公职人员在办公岗位上饱受二手烟折磨。尽管《半月谈》记者所描绘的现象是在内蒙古的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但是类似现象显然并非内蒙古独有。稍加检索就可以发现,不管东部还是西部,南方还是北方,吐槽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抽烟现象的并不少见。
在报道中,记者采访到一位女性公务员,她的情况颇具代表性。她说:“(在办公室抽烟的人)其中一位,还是我们处长,就坐在我的对面,你说我敢制止他吗?”为此,她以准备怀孕为由,向部门领导提出调换办公室,其他女同事也纷纷效仿。最终的结果是,单位办公室竟然被私下分成了“吸烟办公室”“无烟办公室”。
然而,即使换了办公室,也不能保证非烟民可以躲开二手烟。因为有些机关单位的食堂,包括不少领导在内的烟民们,依然吞云吐雾,置旁人于不顾。按照《半月谈》记者在各地的采访发现,机关单位成二手烟重灾区,越是基层吸烟问题越严重,尤其在县一级机关单位,办公室抽烟见怪不怪。二手烟问题正在威胁公职人员身体健康,干扰同事间的和谐关系,破坏机关单位和公职人员的形象。
与商场、电影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不同,机关单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很多公务员将机关单位剥离出“公共场所”,认为在机关单位是可以抽烟的。但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要求“机关内部禁止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禁止烟草广告,公共办公场所禁止吸烟,传达室、会议室、楼道、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要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
由此可见,在有些地方,中办、国办的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部分领导干部未能以身作则,恪守规定。机关单位是典型的科层体制,领导和下属之间存在直接的权力关系,这使得在抽烟问题上,下属对于领导违反规定很难进行阻拦。再加上抽烟作为处理人情关系的一种手段,历来有其独特功效,所以很多下属尽管明知领导抽烟违反规定,不但不会主动制止,反而采取迎合的心态支持这一举动。
从整治的角度来说,要在基层机关单位实现禁烟,需要一堵一疏。一堵是要把2013年中办、国办发布的规定严格实施起来,对违规领导干部该批评教育的就要批评教育,该依纪依法处理的就要依纪依法处理。只有对顶风作案的领导干部开刀,在办公场所抽烟的风气才能得到遏制。一疏是指并非完全不让基层干部抽烟,而是可以在办公场所划出专门的吸烟区,方便烟民抽烟。只有提供了抽烟的去处,相关的严格规定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办公室禁烟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因为这是每天上班都要面对的,只有解决了基层干部每天都会遭遇的问题,他们才能够安心工作、提高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关单位的禁烟工作,应该抓紧干起来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