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我们也即将迎来5.31世界无烟日。每年大约此时,各种关于烟草行业的种种消息(大道与小道都有)和传闻(有的也只是传闻)都会充斥着各大媒体的头条,用《我不是潘金莲》里“首长”的话说,就是“日甚一日,甚嚣尘上”。这不,今年的消息和传闻比以往时候来得早了一些。5月23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2016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平均每8.6分钟出现一次烟草镜头,烟草镜头总时长占影片总时长的3.5%,获2016年度“脏烟灰缸奖”。看了这则新闻,感慨良多,索性倾吐一下,与诸位同仁分享。
一、以烟草镜头多为由取消评奖资格是无知无畏的表现
不可否认,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透纸背的电影作品,是不可多得上乘之作,这和有没有烟草镜头、烟草镜头多少没有任何关系。而冯导2015年主演的《老炮儿》,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说,也是充分展示冯导演技的佳作。而仅仅是因为烟草镜头,就双双获得了“脏烟灰缸奖”,就要被取消各种奖项的评定,这对电影从业者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按照控烟协会某些领导们的意见,那《百团大战》、《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甚至再久一些的《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国大典》等领袖题材的影视作品也都应该取消各种评奖,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连近期热播的《人民的名义》里面也有大量的高育良书记吸烟、祁同伟厅长吸烟、蔡成功给侯亮平送烟、市检察长私自卖烟等等诸多的烟草镜头,请问控烟协会,你们动得了这些影视剧吗?
二、求真务实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从新闻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我们愿不愿承认,吸烟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及各地的禁烟法规的出台,普遍吸烟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观。但是,无论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医院、商场等等都有大量的烟民存在,很多大型的公共场所都设立了吸烟区,这也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烟民吸烟的需求的尊重。而某些社会组织却打着公益的旗号,无视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意图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掩盖,对公众进行误导。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极度缺乏求真务实的心态。平心而论,任何社会都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但正是这种极度缺乏求真的精神,造成了我们追求善和美的同时忽视了对真的追求,而无论是善和美,都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一切脱离真的善和美都是等待拆穿的谎言。
三、青少年吸烟与否和影视剧没有必然的联系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时期,我们的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成立环境的创造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整个社会吗?我想我不用说出自己的答案,大家都会明白。青少年基本都处于未成年阶段,负最主要责任的是他们的家长,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所在的学校。家长自身是不是做到了远离烟草?老师们是否教育他们远离烟草?学校是不是组织了相关的活动?这些都是青少年能否远离烟草的决定性因素。影视剧作为娱乐元素的一部分,仅仅是业余消遣而已,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都不会太在意的。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追星族和脑残粉们。
四、吸烟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一样都必须得到保护
笔者本人也不吸烟,但作为烟草行业一名普通员工,我对烟民们依然有这样的信条:我反对你们吸烟,但我将坚决捍卫你们吸烟的权利。你有吸烟的自由,但是你不能自由的吸烟。我们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是“两个至上”,即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敢于提出这样的行业价值观,恐怕全国只有烟草行业有这种胆识和魅力。纵观行业这三十余年,烟草行业在维护国家税收、维护卷烟市场经营秩序、满足广大消费者利益和公益活动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法权益的保护之上的,也都是在宪法、法律框架之内的,这也正与建设法治中国的主旨不谋而合。控烟履约,是一个国家庄严的承诺,也是烟草行业共同的愿望,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应该成为某些行业协会乱作为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