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第一财经网报道 2006年1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起。但中国的吸烟率却停步在2010年,至今没有再降。
“从中国疾控中心监测信息可以看到,2015年男性吸烟率跟2010年相比没有变化,人口结构不同,吸烟人数还在增加。这五年我们自认为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痛心的是对吸烟者的危害、支持率、知晓率没有提高。”1月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在《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法律面临倒退
中国有3.5亿烟民,每年因烟草疾病死亡者超过100多万,二手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达10万。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将超过300万。如果中国的男性维持目前的吸烟率,那目前中国20岁以下的青少年男性中,有三分之一将会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如果说雾霾是经济的发展导致的,烟霾却是个人的行为习惯或者嗜好而导致的,对烟霾的控制我们可以有作为,要比控制雾霾容易的多。”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在会上表示。
原本要出台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征求意见后将面临倒退。2014年的送审稿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而2016年的征求意见稿却允许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并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室内工作场所的共用区域不允许高吸烟区”这样一个新概念。
“对于全面立法禁烟来说,一旦在某些公共场所,合法吸烟成为可能,那么禁烟执法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控烟令便会沦为一纸空文。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台有漏洞的全国无烟立法完全不符合中国作为《公约》的缔结方所应履行的国际法律责任,也无法保护中国人民免受二手烟伤害,对个人和经济都会是巨大的损失。”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委会副主委吴宜群表示。
而事实上,北京、深圳、上海都出台了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条例,在落实上也显示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可行性。
北京卫生监督所的王本进副所长表示,在北京的条例执行一年半之后,原来在公共场所大摇大摆理直气壮的吸烟行为,现在只能是偷偷摸摸的行为了,绝对改变了人的意识。从北京控烟条例实施总体效果看,2015年6月1日场所合格率为77%左右,控烟18个月以后达到总体合格率91%。“如果说拿2016年11月份的数来看,这个平均数已经上升到95%左右”。
烟草包装的改革尚无期限
《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指出,警示图形印上烟草包装的改革还遥遥无期。
中国已经进行了四次烟盒上的警示修改。2008年开始,中国第一次修改了烟盒的警示,在侧面标识“吸烟有害健康”。2008年11月份,警示语改为六号字,烟盒正面是中文,背面是英文。“我们测试了一下,在成人里只有8.9%的人知道英文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姜垣表示。
之后的第三次改版,将“吸烟有害健康”的字体从6号字变成5号字,第四次改版是在六种品牌烟上加上了“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
系列研究证明图形方式的健康警示比文字方式更有效。加拿大从2002年开始应用图形方式的健康警语,到现在已经更新至第二轮。在同样控烟的国家,没有用图形方式警示的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的知晓率远低于加拿大。
姜垣认为,文字的健康警语的确不如将危害专门列出来,比如吸烟导致肺癌,吸烟导致心脏病,更不如图形方式。“我们盼望着这样的健康警示能早日出现在中国的烟包上。”
禁止烟草广告执法工作,执法实施率偏低
“2016年6月,中国控烟协会发布对11座城市的烟草广告调查结果显示,46.8%的烟草销售点有烟草广告。烟草专卖部门还以‘优化卷烟消费环境‘为名,引导零售商 门店附近开辟吸烟区,在室内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室,在室外公共场所设立吸烟点,以及发布所谓吸烟点引导地图。”吴宜群表示。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和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了《新广告法实施一周年禁止烟草广告执法观察报告》。《报告》根据18个“无烟城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梳理发现:在没有相关法律解释和部门规章的情况下,已实施的禁止烟草广告执法工作,执法实施率偏低。
《报告》征集到的11个销售终端烟草广告投诉案例中,所有被投诉场所室内张贴、摆放的烟草广告,执法中都被拆除。其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城分局、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武汉市洪山区工商行政管理和质监局在执法文书中,均明确将在销售终端发布烟草广告行为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发布烟草广告”的违法行为。
据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王振宇主任介绍,上述11个案例是在16位控烟志愿者反复投诉且要追究行政部门不作为时才被处理。事实上,很多投诉已经销声匿迹了。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