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健康报网编辑整理 卫生部近期完成的《2011年全国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暗访评估报告》显示,53.2%的被访机构室内发现存在烟头、吸烟行为等现象。医疗机构发现吸烟现象的比例高于公共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其中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内吸烟现象比例最高,为73.4%。在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开展3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北京、贵州、广西、海南等地的12家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报告》,看看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做得怎么样。
目击——
大医院室内吸烟有人管
基层医院吸烟者“明目张胆”
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楼,记者看到楼门口、电梯里、候诊大厅都贴上了醒目的红色“严禁吸烟”标志。上午10时,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记者没有发现吸烟者。而在随后来到的位于二楼的外科门诊部走廊处,记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一名坐在候诊椅上的男子正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旁边的一位女士捂着口鼻,眉头紧锁。
“这位先生,医院室内不能吸烟。如果一定要吸可以到吸烟区。”一位护士走到该男子身边提醒。男子一边把抽了一半的烟扔在地上踩灭,一边小声念叨着:“前两年没人管,怎么现在管得这么厉害!”
这位护士告诉记者,该院有禁烟巡视员,会定时在医院里走上一圈,看到有人在吸烟区外吸烟会加以制止。“室内禁烟、到吸烟区吸烟,这些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医院里抽烟的大部分人是病人和家属,趁着我们不注意时吸烟,我们不能每分每秒都盯着。”
在记者走访的12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均看到有人吸烟或者地面、垃圾箱顶端有烟头。记者发现,在8家省、市级医疗机构中,吸烟者多是在医院院子里“过烟瘾”,多数情况下有工作人员劝阻。而越是在基层医院,吸烟者越“明目张胆”。
在走访的4家县(市、区)级医院里,记者均看到候诊区有病人或家属吸烟。在北京一家区级医院,记者在外科病房走廊上闻到浓重的烟味,看到其中一间病房靠门的病床上,一名女子正在熟睡,坐在旁边的男子静静地吸着烟。很快一支烟吸完,他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灭,又抬脚一踢,把烟头踢到病房门外。
在贵州一家县级医院二楼门诊候诊区,记者看到3位候诊的病人或家属站在窗户旁边吸烟。一位胳膊打着绷带的患者,仍用没有受伤的右手夹着烟卷照吸不误。而从吸烟者身边经过的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劝阻。记者顺着窗口向下看,就在一楼门楼顶上,密密麻麻地扔满了烟头。
《报告》——
吸烟重灾区禁烟标识缺乏
部分医院仍在销售烟草制品
《2011年全国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暗访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控烟总体情况好于2010年,暗访综合评分为70.6分,高于2010年的63.4分。
《报告》显示,与2010年比较,禁烟标志设置、宣传传播材料布置、室外吸烟区设置等指标得分均显著提高。46.0%的被访机构设置室外吸烟区,33.9%的机构设置了室外吸烟区引导标识。同时,在男厕所和入口处禁烟标识设置比例相对较低,仅为等候厅的1/2左右。
记者发现,虽然走访的12家医疗卫生机构都在明显区域贴了禁烟标识,但这些位置多是候诊大厅、电梯里等处。入口处、楼道以及厕所这些吸烟的“隐蔽区域”,看到的禁烟标识却较少。
《报告》指出,部分机构所属区域内依然销售烟草制品。暗访人员在426个机构的所属区域内发现销售烟草制品,占被访机构的12.8%,其中医疗机构比例最高,为406个,占被访所有医疗机构的22.1%。
一次采访中,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某三级医院。记者问该院门诊大厅小卖部店主卖不卖烟,这位店主立即说:“我们这里什么烟都有。”随即指向货架下方,记者看到货架下面几层摆满了各式香烟。
2011年年末,卫生部组织第三方调查公司,对全国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进行了第二次暗访评估,最终形成《报告》。2011年暗访机构数为3340个,比2010年增加1447个;暗访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以地级以上城市为主,扩展到全国各省(区、市)的所有地级市及300多个县(市、区),地(市、州)与县(市、区)分别比2010年增加被访机构917个和767个。
《报告》指出,目前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尚未在卫生系统和公众中达成共识,稍有松懈就可能造成停滞和反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进一步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控烟工作的同时,还需综合采取明察暗访、社会监督等手段加以督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控烟奖惩制度,加强员工控烟知识培训,树立员工控烟责任,提高员工控烟意识,将控烟巡视和督导任务落实到个人;要按照《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第八条“所属区域内禁止销售烟草制品”,彻查销售烟草制品行为,杜绝医疗机构范围内各种形式的烟草销售行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