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德州新闻网报道
观点:关键在于个人“戒”
很多德州市民认为,只有尽可能地减少烟民数量,才能彻底改变大环境。
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李女士曾饱受二手烟之苦,自从德州市实行控烟工作以来,她的同事都不再在办公室吸烟,“都跑去厕所和楼道里面吸。”
李女士认为,仅在公共场合实行禁烟远远不够,“比如说现在公共场合不让吸烟,那么烟民可以回家吸,那样改变的只是吸烟者的地点,而没有改变吸烟者的人数。”“一般而言,公共场合实行的都是强制性控烟措施,这和烟民的心理其实是有一个冲突,难以在根本上让他们远离香烟。”陈先生认为,只有让烟民从心理上接受戒烟,产生主动戒烟的愿望,才能降低全社会的烟民数量。
德州市人民医院控烟门诊治疗师王翠萍认为:“必须继续加大对烟草的宣传力度,让烟民认识到吸烟的害处,从心理上排斥香烟。”在王翠萍接待过的患者中,大部分经过心理和药物辅导治疗后,都已经成功戒烟,“戒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主观愿望,就能逐步实现戒烟成功。”
观点:强制性禁烟最有效
在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禁烟的效果最为明显。“一是有禁烟标识,二是由于大家都不吸烟,所以有的人也不好意思吸,如果出现吸烟者的话,我们也会予以劝阻。”德州汽车站一名工作人员说。
但在一些餐饮、娱乐场所,却是烟草“重灾区”。
据在德州市区经营一家台球室的李先生介绍,实行控烟工作的前期,他还劝阻客人不要吸烟,但时间一长,李先生发现他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干脆就不来了,改去别的地方。本来是按规定做事,但费力不讨好,何必呢?”“对于娱乐场所,还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实际监管起来有难度。”卫生监督所一名工作人员坦言。
从事外贸生意的张先生认为,如果实行严格的惩罚制度,将会加大控烟的力度。他向记者介绍,他去年成功戒烟,得益于一次国外之旅。
张先生去英国考察,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和朋友抽了不到一盒烟。“在客户的公司,墙上有‘NOSMOKING’(禁止吸烟)的标识。会议室内,没有一个人吸烟,桌子上只有一瓶矿泉水,没有烟灰缸。”回到酒店,难忍烟瘾的张先生和朋友点上香烟,但立刻传来了服务员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如果抽烟过量,就会鸣示火警。”服务员善意提醒张先生,请不要在房间内吸烟。
在出租车里、公园或餐厅,所到之处“禁烟”的标识无处不在。张先生虽然带着香烟,但不敢造次。“近一个月后回国发现自己竟然成功戒烟了。”张先生感慨,如果国内的禁烟力度能和国外相比,那肯定很多人会和他一样远离烟草。
控烟还需全社会动员
“无论是戒烟还是禁烟,都应该引起重视,同时进行。”王翠萍认为,戒烟是个人行为,烟草目前还是合法制品,政府不能禁止个人使用合法制品;而禁烟指的是公共场所禁烟,为的是不伤害其他人。
她认为,目前应该继续加大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在让烟民实现戒烟的同时,国家也应予以出台更多的政策。“比如加大对烟草业的税收,严格对烟草的包装要求。”王翠萍说,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为“警惕烟草业干扰控烟”,“目前国内的烟草包装警示性较弱,仅注有‘吸烟有害健康’,而在国外,大多在烟草包装上强调烟草危害,标有常见病变腐烂的黑色肺部等,从而让人们对于烟草产生恐惧感,造成心理排斥。”“控烟不仅仅需要强制措施,还要有相应的教育和服务。”王翠萍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