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其中电视剧《亲爱的小孩》、电影《绝望主夫》获评年度“脏烟灰缸奖”,引发热议。
该奖项系我国自2011年起参照国际控烟大会颁奖方式设立,专门“奖励”过多展现吸烟元素的影视作品。据统计,2022年上映的30部国产电影中,有烟草镜头的影片高达17部,占全部影片的56.7%;烟草镜头总个数为267个,总时长为1873秒。由此可见,应该反思的不止被点名的两部作品。
1996年,我国就已开始施行《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烟草广告的投放位置、广告词内容都作出了明确限制。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到加强对影视作品中吸烟镜头的审查,尽量删减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镜头,不得出现未成年人吸烟的镜头。对于有过度展示吸烟镜头的电影、电视剧,不得纳入各种电影、电视剧评优活动。
但质疑的声音也随之出现。部分影视行业从业者表示,在塑造影视剧人物形象时,吸烟是一种成本较低、还原度较高的塑造手段,用吸烟动作来倾吐情绪、充实场景、烘托氛围乃至推动人物社会关系的发展,在行业内较为普遍。也有不少观众觉得,特定时期特定身份的人物若缺少了吸烟的镜头,似乎“缺了点魅力”。往前细数历届“脏烟灰缸奖”的获得者,也不乏《我不是药神》等口碑颇佳的作品,《让子弹飞》等带有鲜明历史特点的作品。艺术表达的需要与禁烟控烟要求,似乎拧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魅力”也好,“时尚”也罢,并非烟草的先天属性,而是成熟的商业营销逻辑。从手持香烟姿态优雅的时髦女性,到叼烟的西部牛仔,广告的美化作用让万宝路香烟在20世纪深入人心。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也曾论述过“时尚作为一种话语权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我们关于吸烟的“美好想象”多半是旧日幻影,其象征意义借由经典的影视作品得到延续。成年人尚难辨明个中利害,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这份诱惑则更加难以拒绝。但若因此染上烟瘾,未免让人遗憾。
必须意识到,有无吸烟镜头与作品本身的质量并不直接相关,控烟与口碑可以兼得;但吸烟镜头和烟草广告对于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塑造有着较大影响,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更何况,当前影视剧面临的问题是吸烟镜头的滥用,无意义的吸烟刻画本就应该被取缔,必要的镜头也应遵循控烟的价值导向,避免过度解读。
今天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为青少年成长打造无烟环境,不仅要落实于日常生活,也要在观念层面发力,提升他们对控烟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